】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 
南京大屠杀:民族苦难到世界记忆的漫漫长路
http://www.CRNTT.com   2024-12-14 09:51:08


 
  这本书后来蝉联畅销书榜首,引发国际社会对南京大屠杀历史的更广泛关注。

  张纯如的书也促使鲁照宁重新审视家乡。2002年,他首次参观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这次经历改变了他的生活重心。1980年,16岁的鲁照宁随父母移民美国时,对南京大屠杀知之甚少。随着对那段历史的深入瞭解,他发现自己家也和大屠杀有关:他的二爷爷鲁葆寅被侵华日军用刺刀刺死。

  他开始在国外搜寻抗战文物。“我每天花4个小时左右浏览网页,搜寻史料。有时在旅行路上、吃饭间隙,也会通过手机搜索、竞拍。”他说。

  20年来,他向不同机构捐赠了超过3000件(套)揭露二战期间日军在华暴行的文物史料。

  今年刚退休的鲁照宁曾是纽约一家电力公司工程师,他坦言,搜寻文物的开销不小,家人起初反对,但后来逐渐默许、支持。

  “我要让更多人瞭解曾经发生的历史悲剧,不要让它重演。”鲁照宁希望更多人瞭解和平的可贵。

  2014年,中国以立法形式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有这样一个公祭日,是一种进步,也是民族和国家强大的表现。”鲁照宁说。他注意到,公祭日在美国和加拿大华人较多的地方都有报导和纪念活动。

  为让这段历史为世界所知,作为每年国家公祭仪式固定举办地的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多年来持续赴美国、日本、法国、菲律宾等地办展。原馆长朱成山回忆,为铭记历史,1983年底南京市开始筹建纪念馆。1985年8月15日,纪念馆建成开放。截至目前,纪念馆藏品总量超过19.4万件。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