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人权等政治议题也可能列入议题中
民主与人权等政治话题已经包括在中美战略对话中。为了回应美国国内与国际社会的关心,中美元首可能就有关话题进行意见交流,发表看法。由于文化与制度的背景不同,双方难以达成更多共识,不过两国的观点并不是完全没有交集。
中国在民主政治建设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中国的人权状况处于历史上最好的时期。在政治对话上,中美完全可以处在一个更平等的地位。近年来,美国在「人权」、「民主」方面的道义形象接连受损,其自封的「教师爷」地位也因违反人权的种种丑闻多次受到世界舆论的嘲弄。中美两国在民主、人权等政治议题上进行对话,开展合作,交流经验,相互借鉴,将有助于增进中美战略关系的政治基础。
中美高峰会将促进两国的「战略理解」
冷战结束以后,中美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信任危机,文化与社会制度的差异加之中国国力上升等因素,都使得两国实现「战略理解」变得越来越重要了。所谓「战略理解」主要指中美彼此瞭解各自的关切与意图,并形成稳定双边关系的框架性规则。此次中美首脑会谈对于促进双边战略理解将起到重要的作用,并给未来的中美关系带来深刻的影响。
中国坚持「和平崛起」,希望能在现有国际框架内维护自己的利益,提高白己的影响力;而美国则提出希望中国成为负责任的「利益相关者」,中美合作共同巩固现有体制。战略思想上出现的共同诉求,将有助于中美之间建立一个相对较稳定的关系框架。尽管存在台湾问题、贸易不平衡等一系列棘手问题,但是,中美都有克服干扰发展关系的显望。
但是,中美关系仍不可避免出现一些挫折,这主要是因为:一是两国建立信任、理解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时间,而且这个过程中也可能充满危机和变数。美国对中国的未来两面「下注」,既希望扩大与中国的交往,同时又对中国加以防范。二是美国对华政策周期性摇摆,缺乏连续性的特点不易改变,这与美国国内政治特别是选举政治有根大的关系。当前,布什总统推进的中美战略对话是在其民望较低、距离离任时间不长的时段内进行的,其凝聚国内主流利益集团共识的能力有待进一步观察。美国对华政策仍可能受到选举的干扰而出现新的逆转。这是我们在分析中美关系时不能不谨慎的。
但是,展望今后一个时期,我们有相当多的理由认为,中美战略关系将可能沿着当前的路线前进,积极的因素包括:
第一,随着两国结成相互依赖的利益共同体,中美关系的「内在价值」将进一步显现,从而使两国关系更趋于稳定。
第二,中国将在可预计的将来保持较快的经济增长,社会安定的局面不会改变,其持续吸引国际投资的能力将进一步增强。美国要维持在二十一世纪的竞争地位,必须继续参与中国经济的增长,而这又要求美国必须与中国保持良好的政治关系。
第三,美国在国际社会中面临的挑战短期内难以消除。当前,美国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如何妥善处理与伊斯兰世界的关系。尽管美国试图从伊拉克抽身,但是石油利益、卷入巴以争端的程度,尤其是两者价值观的对立,都决定美国短期内难以找到化解矛盾的有效办法。美国也认识到了这一点,在最新《四年防务评估报告》中开篇就强调美国将打一场「反恐的持久战」。无疑,这一格局将决定美国难以真正把战略重点放在防范、遏制中国的发展上。
最后,随着中国的发展,市场化程度将进一步提高,美国关心的市场准入问题、人民币汇率问题以及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将在很大程度上得到解决。
(全文刊载于《中国评论》月刊2006年4月号,总第100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