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者论坛
2005年7月号,总第91期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  
两岸关系:机遇与挑战

  未来两年是关键期

  观察未来两岸关系发展,短期而言,我认为反分裂法通过后的三个月时间(一季),也就是到六月中旬(大约端午节时间),两岸关系在历经波折沉淀后,应该是一个新的互动起点;而今年的六月中旬到十月中旬,是两岸关系可能发展的机遇期(过了十月台湾就进到选战热潮)。就中期而言我同意几位所讲的,未来两年之内,两岸关系大概是一个比较关键的时期;这个关键的时期,是挑战与机遇同时存在。

  我们不能说没有挑战,不能说反分裂法通过之后,两岸就如同大陆所讲的那样会一帆风顺。当然不是,还是充满各式各样的挑战嘛。重点挑战不在于反分裂法能发挥多大的功用,重点在大陆如何看待台湾内部政治的转型、内部的变化,这会给大陆方面不同的认识。

  大陆方面也同样有内部的考量,但是也充满了机遇。这个机遇是说,如果大家能够做一些比较好的冷静的思考和沉淀,其实它是一个挑战与机遇并存。

  为什么是两年呢?不管是从大陆的十七大以及零八年北京奥运会的召开,还是台湾方面二零零六年的宪改,乃至于零八年的大选,所以未来两年,确确实实是两岸关系的机遇和挑战同时并存,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

  在这种情况下,有几个部分是大家可以比较务实地来思考的。

  两岸如何正确解读对方

  下一步如何走?我们有两个问题。第一个方面,大陆究竟怎么来对台湾的情况做解读和研判?用什么作为标准?在现行的交流过程中,台湾方面给大陆理解的部分,事实上是不够的;或者说,大陆方面选择的部分,主观意志和客观现实是有落差的。

  同样,台湾在解读大陆方面,哪些部分我们本身还有不足的地方?关键地,有没有哪些地方可以避免郭社长所讲的“避免误判”。避免误判的第一步,就是要正确地解读对方吧。   

  但是从另外的角度看,对一些团体活动的所有解读,与台湾的主流社会要不要一致?如果对台政策真的像大陆所讲的,要寄希望于台湾人民,要入岛入心,那显然这个部分是有落差的。

  看两岸交流,从一九八七年至今,已经有超过三仟七百万人次的民众到大陆去,现在每一年有将近三百七十万人次。但是交流的结果是什么?台湾还有百分之六十的人终其一生都没有去过大陆。可能很多人去过很多次,但是一半以上的人从来没有去过。很多人在两岸关系的交流当中,已经得到了利益;但是也有很多人,不管是主观意识也好,客观现实也好,他觉得他在两岸关系中是受伤害的。

  这里,如果大陆对台政策想比以前有更大的贴近性,就必须要考虑的这个部分的问题。除非祇是做一个策略性的考量。

  台湾北京需要思考的几个问题

  我觉得几个部分,大家可以一起来努力。台湾方面既然也进行朝野政党的合作,陈总统也不断就着各种场合一再表达对既定政策的宣示,包括像“四不一没有”这样的政策,应当还是持续信守的。如果北京无意对台进一步采取武力的,或者非和平的手段和威慑行为,我看“四不一没有”还是美国、北京、和台湾等方面少数具有一致性的看法。

  我觉得下一步,北京方面也有一个问题需要好好思考。第一,北京方面对“一个中国”的表述,确确实实在不同阶段的表述是不一样的。从传统的“一中三段论”,到十六大“大陆与台湾同属一个中国”,到今年不管是贾庆林在纪念“江八点”十周年的讲话,还是胡锦涛的最新表述:“海峡两岸迄今尚未统一,但台湾与大陆同属一个中国的事实没有改变”,是有所不同的。下面最关键的一步,中华民国是共产党和国民党之间的一个最大的基本交集,也可以说是最大的歧见。中华民国当然是台湾最大的公约数,因此“一个中国”如果是两岸关系互动的基础也好、条件也好,前提也罢,我们倒觉得大陆方面真的可以进一步来思考,究竟在一个中国原则下、基础上或前提下,如何适度地来处理中华民国的问题,如何正视中华民国的客观存在?

  我觉得,这个问题已经达到一个结构性问题的程度。这个问题不务实处理,我也不认为两岸之间会在这个问题上有太大的进展。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