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港澳论语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从四方面化解中国投融资体制八大问题

http://www.CRNTT.com   2013-04-13 11:09:53  


尽快改革现有投融资体制的基本格局,才能顺应新型城镇化与经济持续增长的需要。
  中评社北京4月13日讯/今年2月在俄罗斯闭幕的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上,首次强调了推动长期投资融资对促进经济增长和就业的重要性,决定就动员各种长期投资融资问题开展研究。

  上海证券报发表中国社科院金融所金融市场研究室主任杨涛文章称,鉴于发达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存在很大不确定性、私人部门持续“去杠杆化”、信贷中介功能受损以及全球需求再平衡进程尚未完成等,为了应对疲弱的全球经济增长,促进投资成为中国、俄罗斯等新兴经济体的政策焦点,也引起发达国家的关注。

  长期以来,高投资支撑了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然而随着经济增速放缓,加上发展方式转型的迫切需求,传统投融资体制存在的弊端进一步暴露出来。从根本上看,尽快改革现有投融资体制的基本格局,才能顺应新型城镇化与经济持续增长的需要。

  中国投融资体制存在哪些问题

  文章分析,经过多年市场化改革,现有投融资体制相较计划经济背景下已有了很大改善,但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资金筹集与运用之间有明显的期限错配风险。

  一则,从固定资产投资的资金来源看,2011年的国内贷款占13.4%,自筹和其他资金占80.9%,表面上看银行信贷支持投资的比重似乎并不高,但是在自筹和其他资金中,仍然有较大比重的银行资金来源,背后原因包括:企业短期资金的长期化、企业异地贷款、关联方引入的贷款、此前年份沉淀的银行贷款等。总的来看,来自许多抽样调查的分析也表明,固定资产投资中直接或间接来源于银行贷款的部分,要远高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

  二则,作为中长期投资资金的主要提供者,银行的“短存长贷”现象仍然严重。据央行统计,企业存款和储蓄存款中的活期比重居高不下,近年来通常在50%以上。而在监管和调控作用下,贷款期限增量结构有所改善,也导致中长期信贷的供给下降,同时在存量结构中仍以中长期为主,截至2013年1月末,中长期贷款占境内贷款余额达55%,如考虑银行通过表外业务和其他非银行机构通道流向中长期的资金,则相关比重会更高。

  三则,在固定资产的自筹资金中,还有很大一部分来源于债券等固定收益产品融资,不仅这些债权类产品通常是以短期为主,而且商业银行也是债券市场的最大投资者,这也间接造成银行短期资金的长期化。由此来看,在中国的中长期投资中,还是缺乏可持续的长期资本予以匹配,这必然会造成潜在的期限错配风险。为控制该风险而针对银行体系的监管强化,必然会更加减少中长期资本的可得性。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