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 | |
中评月刊:“两族论”与台湾“国族”谬误 | |
http://www.CRNTT.com 2024-11-25 00:02:11 |
注释: ①本文关于东德“两族论”的相关资料,除特别标注外均来自于Joanna Patricia McKay的"The Official Concept of the Nation in the GDR: Theory Versus Pragmatism"一书,不再一一标注。参见Joanna Patricia McKay, The Official Concept of the Nation in the GDR: Theory Versus Pragmatism,ProQuest LLC, 2014. ②邓红英:《民主德国德国政策的演变(1949-1990)》,湖北:湖北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1页。 ③张亚中:《德国问题:国际法与宪法的争议》,台北:扬智文化出版社1999年版,第70页。 ④祝捷:《联邦德国基本法与德国的统一》,《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5期。 ⑤同②,第135页。 ⑥[美]斯蒂芬·费希尔-盖拉蒂:《东欧各国共产党》,张月明等译,北京:东方出版社1986年版,第167页。 ⑦同②,第172-173页。 ⑧于春洋:《现代民族国家建构:理论、历史与现实》,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年版,第1页。 ⑨陈云林主编:《当代国家统一与分裂问题研究》,北京:九州出版社2009年版,第131页。 ⑩同⑧,第56-57页。 ⑪祝捷:《“民主独立”的台湾故事和香港前路》,《港澳研究》2015年第2期。亦可参见祝捷、章小杉:《“法理台独”与“法理港独”的“同”与“异”》,《中国评论》2017年第6期。 ⑫⑰施正峰:《台湾社会各族群平等关系的建构》,施正峰:《台湾族群政治与政策》,新新台湾文化教育基金会2006年版。 ⑬王泰升:《台湾法律史概论》,台北:元照出版公司2001年版,第4页。 ⑭譬如1988年许世楷草拟的“台湾共和国宪法草案”的前言中有如下一段话:“我们的马来波里尼西亚语系祖先,过去在台湾的原野自由、和平地生活着。我们的汉语系祖先,为了逃避中国的恶政、战乱与饥饿;追求自由、和平与较好的生活,移住来台湾。”引自陈仪深:《“台独”主张的起源与流变》,《台湾史研究》2010年第2期。 ⑮对“台湾国族认同”的系统性批判,详见祝捷:《台湾地区“国族认同”剖析》,载周叶中、祝捷:《两岸关系的法学思考(增订版)》,北京:九州出版社2014年版,第598页以下。 ⑯鞠海涛:《民进党社会基础研究》,北京:九州出版社2004年版,第80页。 ⑱罗小平:《台湾“山夷”与古越渊源》,《台湾研究》2006年第1期。 ⑲参见陈鸿瑜:《台湾的政治民主化》,台北:翰芦图书出版有限公司2000年版,第130页。 (全文刊载于《中国评论》月刊2024年10月号,总第322期,P32-38) |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