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南京大巴人质劫持案中,人质之一李某的家属向记者证实,李某脸颊受枪伤,于江苏省人民医院外科ICU病房接受治疗,现李某伤情有所好转。有知情人士称,人质李某在警方的逮捕行动中,被警方开枪误伤,击中脸颊,伤情严重,正在江苏省人民医院外科的ICU中接受治疗。
就在日前的一些报道中,无论是当地电视媒体,还是其他传统纸媒,我们都看到有这样的话,“为确保人质安全,警方果断处置,将嫌疑人阳兵开枪击伤后擒获,两名人质安全获救”。“狙击手不简单,人质安全获救,嫌犯被擒,这样的解救很成功。”有媒体这样引用人们的“议论”,或许也感到美中不足的是,几乎所有的媒体报道中,言辞凿凿的强调人质“安全获救”,却只字未提有没有人质受伤,甚至根本看不到有“人质安然无恙”的肯定语言。
现在看来不是媒体的无疑忽略,而是官方的刻意回避。
本来,面对挟持人质拘捕的歹徒,只有强调最大限度的保证人质的安全,谁也没有100%的把握就一定能够做到万无一失,歹徒在劫持人质过程中,什么样的情况都可能发生,这不仅需要对解救人质的行动,计划周密,把各种可能发生的复杂因素考虑进去,做好最全面的预案,万一解救人质失败,还应该有敢于承担失败责任和用于直面批评的勇气,相信公众也会对这样的失败成因给予理解,也能够吸取教训总结经验。
但是,从媒体的报道中我们看到,此次的人质解救至少存在三大不容回避的问题,南京警方中午“12时许”接宁波警方的相关通报,当日12时30分,大巴抵达南京长江第三大桥收费站北出口,并不见有警察。至少40分钟后,才有交警、特警陆续出现。而有人计算过距离人质车辆最远的特警支队也就48公里,而最近的派出所仅6公里,据媒体报道说警察完全到达现场至少距大巴车拦下之后约70分钟后,这样的应急速度如何让人信服,如果嫌犯早有察觉,恐怕已经跑到百里之外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