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故宫之“门”为何如此之多? |
“紫禁城在表面上是一片平静,内里的秩序却是糟乱一团。”这个末代皇帝溥仪自传《我的前半生》中的一句话,似乎在冥冥之中,它还回荡在如今的故宫上空。从闹得沸沸扬扬的“盗窃门”、“错字门”、“会所门”、“解雇门”、“文物门”,再到“私卖门”与“门票门”,完全地暴露出庭院深幽的故宫内里秩序的糟乱之势。
中国官僚文化病症的又一典型
随着网友“龙灿”在7月30日晚间在微博中喊出:“告诉大家一个震惊的消息,故宫又出大事了!”一个重磅消息,又敲开了故宫刚刚紧闭的大门,打破了其表面的平静,媒体的“扒粪”,扒出了故宫一件又一件的丑闻。
国家文物局官网8月2日刊发了《关于故宫博物院珍贵文物损坏情况的通报》,从文中可知,在7月4日上午“一级文物宋代哥窑青釉葵瓣口盘损坏”事故发生后,仅仅是故宫博物院自己成立事故调查组,进行了调查。到了将近一个月后,在先被媒体曝光后的8月1日,故宫博物院才向文化部、国家文物局报送了事故调查和整改情况的报告。这就意味着,在损坏事件发生之后,故宫选择了关起门封锁消息。但《文物保护法》第四十八条规定:馆藏一级文物损毁的,应当报国务院文物行政部门核查处理。
如此处理方式,不禁让很多人疑虑,假如没有网友的曝光与媒体的及时跟进,这个事件会不会就在欺上瞒下中不了了之呢?事实上,从公众的意见来看,出现意外事故,并不是最大的不可原谅之处,最主要还在于故宫信息不公开的做法,与一贯的傲慢、愚蠢、蹩脚的回应方式(先矢口否认最后没办法抵赖了,才一点点地坦白交代),火上浇油地激怒着民众。
信息时代,合格的信息应对之道,似乎总是成为当下很多机关单位的“阿喀琉斯之踵”,最后变成“达摩克利斯之剑”。从目前来说,故宫已经“成功地”将自己和红十字会、铁道部结合,跻身构成了“三剑客”,刀刀刺痛了民众的心,或者说,成为了“三贱客”——令国人大为光火,遭集体鄙视讨伐的三个对象,形象和公信力几乎跌到谷底。
还有,在央视8月1日晚播出故宫受损文物之后,更是惊起舆论的喧哗,因为受损文物与目前故宫官方网站提供的“故宫藏品信息”中,唯一一张宋代名为“哥窑青釉葵瓣口盘”的藏品图片明显不符,于是“赝品”与“被掉包”的质疑随之而来。但且看故宫新闻发言人冯乃恩的回答吧:“这个故宫同名的有好多,但是编号不同,这是误传。”至于具体到底几个,他“不搞业务我不知道。”如此语焉不详,如何服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