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者,在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方面,辖下主要有“卓越学科领域计划”及“主题研究计划”,两者都涉及香港经济社会的发展,但相关研究项目只占全部项目拨款的小部分。自1998年成立以来,“卓越学科领域计划”只在1999年批拨在香港大学成立了“经济及商业策略研究所”,其他研究项目都是与科学和医疗有关的。至于“主题研究计划”方面,其设有四项主题,主题(三)为“加强香港作为地区及国际商业中心的策略地位”。在这主题下,自2016年至2022年,就只批核了三个与金融有关的研究项目。
在先进的经济体系,除了大学研究中心外,高质素的民间智库亦是一个主要的公共政策研究来源。香港民间智库近年有所增加,不少都是有明显的政治和商界背景,其研究涵盖范围一般相对广泛,并配合时事的需要;这造成一些需要持续深入探讨的基础性公共政策研究,没有得到充分的关注。再者,各智库(除了极少数外)亦长期面对资源和人才不足、研究成果质素比较参差、不获政府重视等问题。
总的来说,香港在长远政策研究这范畴上,无论在政府内、大学和民间均落后于较先进的经济地区。特区政府必须成立有香港特色,类似内地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公共政策研究所”,为政府制订长远经济和社会政策服务。
成立“公共政策研究所”──刻不容缓
为此,笔者建议政府应以财政支持设立独立专题政策研究所(由各大学承办);在政府高层的支持下,这些公共政策研究必须具有高水平,招聘国内外专家学者作顾问,同时面向社会;其组织和运作的主要原则包括:
(Ⅰ)订定清晰的职能及汇报渠道(能与政府高层和社会主要持份者沟通至为重要);(Ⅱ)成立有效的管理结构(以突显其政策选题和研究的独立性);(Ⅲ)专注长远重大的政策研究(包括公共财政政策、人口政策、新产业政策等);(Ⅳ)制定符合国际标准的政策研究框架;(Ⅴ)提供足够的资源;(Ⅵ)吸引和培训公共政策研究专才;及(Ⅶ)须向立法会汇报,以加强监察和透明度。
内地和海外各国对本地政策研究都甚为重视,社会亦有不少高质素智库及大学研究中心;部分研究中心由大学筹募资金支持,部分则由政党或商界所推动。在体制上,这些机构在政府之外,受政府换届和政党轮替影响相对较小;但因其与政府维持紧密联系,亦是政府“旋转门”和人才库的重要部分,研究成果多能得到关注。香港公共政策研究所起步较迟,特别在公共财政、人口及新产业政策的持续性研究。现必须由政府作主导,以能达至事半功倍的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