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网评:香港应成立“公共政策研究所”
http://www.CRNTT.com   2024-08-19 13:51:54


 
  再进一步,政府最新引入的“高才通”计划,至今年6月已批出约70000签证,成为最成功的引入人才计划,而他们则要到2030年才能成为香港永久居民。为清楚瞭解这批生力军对香港整体发展的影响,最后有多少会成为香港永久居民,政府必须及早制定全面的追踪性研究,并及早为他们提供配套和支援措施,以确保人才能留下来。

  再以新产业政策为例,产业发展是一项长期的经济政策,然而在现行制度下,特首及其管治班子以五年为一任,要其新产业政策在任内有明显成效,绝不容易。而政府换届后,更有可能因各种原因,改变上届政府的新产业策略。例如,政府曾经提出香港的六大“优势产业”,但测检和验证产业在其后则不再被重视;导致一些新产业的政策发展欠缺持续性。新产业政策需要长时期的重视和投入,否则会令工商界和年轻人无所适从,影响市民的信心,也浪费社会资源。

  多年来,政府审计署的报告中,都指出一些有关推动新产业发展的机构和基金,曾出现管冶问题;这些机构多年来似乎并未能确立一套严谨的管治架构,亦没有订定客观衡量工作成效的指标。

  民间政策研究──先天不足

  香港高等学府拥有一流的学者,应该是香港公共政策研究的核心参与者。但大学一直只重视学术研究,这导致学者们对香港政策研究的关注不足;而其中涉及公共财政、人口以及新产业政策的持续性研究,更少之又少。政府近年对公共政策研究已加强重视,并增加拨款,但其成效并不明显。

  就香港公共政策研究方面,大学学者可向政府申请资助,其中在上一届政府成立的“政策创新与统筹办事处”(由以往的“中央政策组”改组而成)及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提供多项的资助计划。最大规模的相关资助计划为“创新办”管理的“公共政策研究资助计划”以及“策略性公共政策研究资助计划”;根据有关数字,首项“公共政策研究资助计划”在过去十多年,获批研究资助项目至今超过300个;而“策略性公共政策研究资助计划”,自2016/17至2021/22年则批核了17项计划。

  这17项策略性政策研究计划,一般拨款都在三百万元以上,每项时间为期大概为三年。其中与大湾区发展有关的占有八项,“一带一路”及“一国两制”则分别有两项和一项,这些项目与重要的公共财政、人口及新产业政策都是不大相关的。今届政府再改组“创新办”为“特首政策组”,其对公共政策研究的改革值得期待。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