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社北京7月17日电/据中国青年报报导,新时代,需要什么样的教师?在快速变化的社会中,教师如何培养出应对未来挑战的学生?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理事长、广西师范大学教授侯莉敏称,这是新时代摆在所有教师面前的问题。
为助力广大中青年教师找到科学有效的发展路径,成长为名师,前不久举行的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中青年教师发展峰会,邀请多位专家学者热议教师发展路径。
在侯莉敏看来,教师教学成功与否,不再取决于能否让学生重述知识,而取决于学生是否能从已知进行推理,并在全新的环境中运用知识。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已经成为学校最重要的内容。教师要读懂学生的状态,及时捕捉稍纵即逝的时机,把它重新组合成新的教学资源来引导学生。
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副会长、教育部首任新闻发言人王旭明在峰会上谈到了当前教师成长面临的三重困境。
首先是面临教育管理者的困境。王旭明说,教育管理者有刚性和弹性两大指标。刚性指标看得见、摸得着、抓得住,如大楼、教师、现代化的设备等;弹性指标则相反,如师生关系、高效课堂、教学能力和学校品质等,难以量化评估。他认为,如何评价一所学校的好坏,应该在重视刚性指标的同时,也重视弹性的指标和内容。
第二是面临以中考、高考为中心的教育现实困境。“初中生必须中考,高中生必须高考,离开中高考的那些内容,老师在教学中讲还是不讲?不讲当然不行,讲的话,该怎样讲?”王旭明说。
第三是面临大力发展教育信息技术后的困境。教育信息技术对学校,无论是组织形式、学校形态、管理、人员各方面都带来了很大的变化,如人工智能鉴赏古诗、写程序、做高考试卷等,同时也在促进学校改革。
“过去传统教学以知识灌输、学生记忆为主,这是中国教育的‘特长’,但在当前人工智能不断发展的情况下,这一‘特长’会越来越被弱化,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该如何培养?”王旭明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