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在孩子心中种下中华文化的种子
http://www.CRNTT.com   2023-02-13 09:23:27


 
  为“华二代”创办汉语学校

  2016年12月的一天,比什凯克气温降至零度以下。阿依努尔来到玛蒂娜市场附近一家同乡开的餐厅,打算向他们借用桌椅板櫈。冬季寒冷,餐厅摆放在室外的桌椅渐渐闲置。阿依努尔想,如果能借来一用,学校急需的课桌椅就有着落了。

  这一年,明亮学校刚刚起步,各种难题亟待解决。四处借财借物,已经成了阿依努尔那段时间生活的常态。但白碱滩上长大的姑娘不怕难。她希望通过一步步努力,把办好汉语学校的梦想变为现实。

  阿依努尔的家乡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拉玛依市白碱滩区。父母都是在戈壁油田上扎根的老一辈石油人。2007年,阿依努尔来到比什凯克留学。多年的吉尔吉斯斯坦生活,让她发现了当地华侨华人的最大痛点。

  “很多中国人来这里经商,平时生意忙,几乎没有时间照顾孩子,更不用说专门教孩子汉语。久而久之,孩子们的汉语越来越生疏,有的孩子甚至一句汉语也不会说,更不知道‘春节’‘中秋节’是什么意思。”阿依努尔说,吉尔吉斯斯坦有面向大学生的汉语课,但当地很少有开设汉语班的幼儿园和小学,年级小的“华二代”们面临无处可以学汉语的问题。当父母回到中国后,这些孩子很难适应中国国内小学的中文课程,甚至要从低年级重新就读。

  阿依努尔急在心头。研究生刚毕业不久的她,决心开办一所全日制学校,让“华二代”们从小有机会系统性学习汉语的听说读写。

  阿依努尔的想法得到了父母和丈夫西尔艾力的全力支持。西尔艾力放弃了回新疆发展的机会,陪着阿依努尔扎根在了吉尔吉斯斯坦,一边做生意,一边忙学校事务。“哪怕赔钱,也要支持她办学校。”艾力说,“一定要帮更多孩子学会拼音、认识汉字。”

  夫妻二人经过半年多的奔波,为学校争取到了当地教育、卫生、消防等部门的许可。考虑到许多家长做生意,一出门就要一整天,学校除了上课,还会为孩子们提供全天的餐食,照顾他们午休。

  不久后,明亮学校招收了第一批30多名学生。小的祗有2岁,大的14岁。学校按年级分班授课,针对性开设了汉语、维语、英语、俄语及数学等课程。其中,数学课用汉语授课,带领孩子们认识汉字数字、用汉语算数。

  这一时期,阿依努尔身兼数职:缺教师,她一个人代8节课;缺教材,她委托新疆的朋友辗转买来;缺厨师,她下课就给学生们做饭;缺保姆,她负责打扫卫生和哄孩子们午睡;缺资金,她和丈夫掏空口袋……

  渐渐地,越来越多人知道了明亮学校,得知了夫妇俩办学的故事,开始把孩子送来学习汉语。学校学生最多时达到了120人。除了汉族学生,还有许多维吾尔族、柯尔克孜族、俄罗斯族、乌兹别克族华侨华人家庭的子女和吉尔吉斯斯坦本地的孩子前来学习。学校聘请了全职或兼职的教师,课程也增设了舞蹈、象棋、体育等内容。

  “许多孩子从一开始听不懂汉语,到现在一进教室就争先问候:‘你好’‘老师好’,汉语水平有了明显进步。”阿依努尔说,“有学生在这里上到小学二年级,跟随父母回到中国后,顺利升入小学三年级。他们打电话向我报喜时,我感到由衷高兴!”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