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汪毅夫:台湾——从战后50年到战后70年
http://www.CRNTT.com   2018-06-02 00:26:20


汪毅夫讲述战后的台湾(中评社 张爽摄)
 
  以下是汪毅夫演讲全文:

  回看历史,我们会看到:中日甲午战争并不在台湾、并不在台湾附近的海域打,而战后台湾却沦入日据台湾时期、或者说台湾日据时期的50年;中国的内战并未蔓延至于台湾,而战后台湾却成为问题、成为中国内战的遗留问题,并且久拖未决,至今是70个年头了。介于战后50年同战后70年,还有一个战后时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后的台湾光复时期(1945—1948)。从战后50年到战后3年、再到战后70年,历史会告诉我们什么?我们该如何面对台湾问题?

  1895年三月二十三日,腐败无能的清廷被迫同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割地赔款、弃阵弃民的《马关条约》。记得两年前,也是在北大,我指出:我们也有教科书的问题,“《马关条约》签订,中日战争结束”的说法就是一个问题。实际上,在《马关条约》签订以后,台湾人民起而组织义军,扺抗日本侵略军,直至当年九月初三日,台湾全岛沦陷。台湾人民将中日战争延长了5个月又10天。此后,台湾人民又发动了多次反抗日据当局的武装斗争。台湾诗人、学者洪弃生的《台湾战纪》(又名《瀛海偕亡录》)上卷和下卷分别记取了台湾人民扺制日本侵略军的武装斗争和台湾人民反抗日据当局的武装斗争。1922 年,洪弃生、洪炎秋父子游历中国大陆。其后,洪炎秋留京求学,先后考取北京大学预科和教育科,并于1929年从北大科育系毕业。在学期间,洪炎秋委托北大出版部印行《台湾战纪》。北大校友傅振伦《七十年所见所闻》(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1979年版)记:北大教育系同学洪标(按,即洪槱,洪炎秋也),“其伯父(按,应为其父,洪弃生也)着《台湾战纪》(又名《瀛海偕亡录》)二卷、《中东战纪》一卷,抒其国家丧地之悲。在北京大学出版部发行,流传不广”。北大版是《台湾战纪》的第一个版本,据说只印行500部。据我所知,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有一部,大陆和台湾藏家亦各藏有一部。 

  从据台之初开始,日据当局在台湾推行“内地化”、“日本化”、“皇民化”即“去中国化”,无微不至,并且无所不用其极。1937年,日据当局的总务长官森冈在讲话里说:“为使本岛人与内地人无所差异,实质上需要具备皇道精神,俾使对事物之想法,与内地人趋于一致。又在形式上,从语言开始,姓名、风俗、习惯等外形能与内地人无差异为理想。即在精神、形式与内地人相同,始能谓完全日本化”。森冈的讲话有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可视为日据当局发动“皇民化运动”的动员令,其“理想”即目标是:在“精神”和“实质”上,使得“本岛人”即台湾人“具备皇道精神”、对事物的看法(包括对战争的看法)同“内地人”即日本人趋于一致,精神与外形“完全的日本化”;第二部分则是对1895——1937年间,日据当局“去中国化”的阶段性评估,“从语言开始,姓名,风俗,习惯”,在“外形”或“形式”上与“内地人”即日本人“无异” 。我所见日据当局印发的各种版本的《皇民化读本》都收录了森冈的讲话。当然,入日本籍也是日据当局“去中国化”的步骤。据《马关条约》第五款、第十一款,日据当局于1896年8月20日发布《有关台湾住民之国民身份令》,规定1897年5月8日前“末离开台湾总督府管辖区域以外之台湾住民”,即“被视为日本国臣民”,亦即被动地丧失中国国籍、被动地取得日本国籍。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