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8日,美国驻华大使骆家辉参加分论坛讨论\新华社 |
如果你在下车时看到了骆家辉,过安检时与李光耀擦肩而过,排队领取星巴克咖啡时发现拉莫斯就在你前头,然后又与曾培炎前后脚走进了论坛会场,更神奇的是,刚刚在洗手间里与于丹打了个照面,一出来便碰见了傅莹,那么,我想你非常有可能就是身处博鳌论坛。
赴琼采访前,记者打印出厚厚一迭年会议程,并用水笔专门画出值得关注的政要名人,最后发现,画得密密麻麻几乎下不了笔,那份超级豪华的嘉宾名单,即便是跑了10年两会的“老记”,也仍然要禁不住暗暗吃惊。
可以说,在博鳌,谁都是名人,谁都不敢自称名人。很多在其他场合需要“围追堵截”才能找到的采访对象,往往就在不期然间出现在你身旁。记者刚刚欣喜地发现来了一位《江泽民传》的作者库恩,马上又出现一位撰写《朱熔基与现代中国的转型》的龙安志,都是与中央高层有过深入接触的“中国专家”,权威身份不相上下。国际金融大鳄索罗斯的演讲在博鳌大受追捧,但据说此次他是主动报名“不请自来”。而2007年就已经在博鳌论坛上断言“下一个伟大成功将出自中国”的比尔.盖茨,已经是这里的“熟脸”,此次故地重游倡导为穷人投资,因其热心中国事务而被媒体亲切称之为“盖茨同志”。
在博鳌,你还有机会看到名人们的“窘相”。被视为世界上最有权力女性之一的IMF总裁拉加德,为了在开幕式上与大家“套近乎”,硬是被生硬的普通话发音憋得满脸涨红。更有意思的是,美国前贸易代表白茜芙女士身盛装出席晚宴,却因台上嘉宾致辞过于冗长,实在耐不住饿,只能趁人不注意默默啃起餐桌上的法式面包,那种孩童般偷吃东西的表情,很难与她在国际经济界的叱风云联系起来。
当然,也有一些名人并未成为注意力的中心。记者就曾发现,在某个论坛会场站在人群外围的一个乾瘦老头,正是《邓小平时代》作者傅高义。第一次受邀出席活动的他,总是习惯静静坐在报告会后排,衬衣口袋里插纸笔名片,手里拿厚厚的会议资料。他喜欢笑,通汉语,没有专家的架子,但说起对某个问题的看法,则言锋犀利。
相比之下,美国前劳工部长赵小兰显得和蔼可亲。此次她连父亲赵锡成、妹妹赵安吉也带了过来,“我父亲和我妹妹都是大忙人,很难得凑在一起。多亏博鳌亚洲论坛提供了这样一个机会。”赵小兰笑说。在专门为她而设的午餐会上,赵锡成和赵安吉也应邀上台发言。三人的讲话,让整个会场充满浓浓的家庭亲情。“这是博鳌论坛举办以来,首次出现一家三口同时登台的情况。”一位熟悉年会情况的工作人员如是说。
(来源:大公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