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社会多数人都想通过特权来谋取建立特供体系,从而使自己免受物资匮乏或免受有毒有害食品之苦,结果必定是食利者众多,生产者愈少,出现更多的物资匮乏,更多的有毒有害产品,最后导致整个社会不堪重负。另外,特供制度一开,最初可能仅是食品,仅限于特供商店,但后来特供体系就可能深入到服务业,如医疗保健、子女教育、休闲旅游。特供系统虽然稳定了干部队伍,但特供机制对经济增长毫无贡献,还会导致社会的负担越来越重。当整个社会的产出无法满足特权阶层的庞大特供需求时,最后必定会严重影响经济活力和市场健康。
有鉴于此,198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近期做几件群众关心的事的决定》明确指出:取消对领导同志少量食品的“特供”,固定供应点的所有食品一律按市价、按市民定量供应;价格和经营业务接受物价、工商部门的监督。虽然特供作为一项制度在中国已经废除,可人们头脑里的特权思想和等级观念并未清除,各种明里暗里以不同形式出现的特供在社会上还大行其道。浙江一些部门出现的特供渠道不过是最新的一例罢了。
特权的特征是只要占有就不愿废除。尤其在各种食品添加剂泛滥的情况下,当少数官员能够享受特供的绿色食品时,会更加珍惜自己手中的权力,并用这种权力建立特供基地。毕竟谁也不愿意在生活质量上走下坡路。所以,当特供盛行时,食品安全形势不但得不到好转,而且,会进一步恶化。
可以说,特供不除,食品难安。(时间:9月19日 来源:华商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