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郑欣淼致歉的立足点还是公众对故宫的期待,要实现必然还是回到此前提出的那个问题——故宫到底是谁的故宫?答案毋庸置疑,故宫注定不会再成为只为少数人服务的紫禁城,而是一个现代文明语境下的公共文化机构,一个由公共财政供给的事业单位。
唯有明晰这一点,在公众对故宫连续质疑之下,故宫院长郑欣淼在回应中保证公开透明和进行整改的承诺才不会走空,公众也将详见全面整改的内容和计划。进而,故宫才能实现真正的治理,达到专家治理故宫,并且在法律允许的范畴而不是行政授予的前提下开展商业运营,在公共文化资产的保护和经营之间、公共性与商业化之间,找到一条平衡之道。
也唯有心存公共属性并在管理行动中得以践行,故宫的监督之门才能打开,故宫才能开放给我们每一位社会公众,真正的让我们每一个人能够行使我们的监督权。如此,那一扇一扇的丑闻之门才会永远的关闭。
有人说要把文化交还给文明,让文明来保障文化,因为就像那些在时间长河中难以留存的歌谣一样,文明、信任、尊严也是一件易碎品,怎么样妥善地保护它,怎么样妥善地让它永远长存在我们的文化的长河里面,这是一个问题。这个问题期待着一个彻底弄清公共属性和懂得现代社会管理的故宫,带着对人类文明的敬畏,带着对公众托付信任的敬畏,真正地在时间的考验当中去解决。(时间:8月21日 来源:华商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