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上海世博绚丽登场 世界惊叹中国动员力
http://www.CRNTT.com   2010-05-04 23:30:22


 
二、世博外交揭幕 塑造中国大国形象

1、世界走进中国 世博更重对华沟通理解

  如果说北京奥运会是一次17天的“中国力量”集中爆炸,那末上海世博会是一次演绎184天的“中国乐章”舒缓鸣奏,是世界与中国全方位、零距离的对接、对话和对表,更重要是寻找全球化方位下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思路新方向。(香港中评网)

  耐人寻味的是,对上海世博会开幕式的报道,除了不约而同感叹中国“展示伟大成就”之外,东西方媒体均突出关注世博在“沟通”与“理解”方面的价值。法国24台在网站首页说:“在这个追求可持续发展和高科技当道的时代,中国邀请世界各国对城市的文化进行深入思考。”这样的评价,是基于对世博会159年历史的深刻了解。(北京《人民日报》)

  而继北京奥运会之后,随着上海世博会的开幕,中国人的另一个世纪梦想正在变为现实。世界怎么看中国?中国怎么看世界?这是本届世博会的一个重要话题,也直接关系到上海世博会的“含金量”。申办成功这八年来,从“中国速度、上海精度”的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筹备,到气势恢宏的中国馆“东方之冠”;从不断拓宽延长的马路地铁,到修葺一新的上海外滩,这个城市和这个国家,正努力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呈现给世界。(北京《京华时报》)


2、降伏金融海啸 各国政要“扎堆”上海世博

  中国政府明确提出“世博外交”的概念,并作为中国外交的重点之一,利用自己非凡的影响力搭建起外交舞台。包括法国、德国、日本及欧盟,以及“金砖四国”等领导人或邀出席世博会开幕式,或将主礼各自国家馆的开幕礼,贵客之多为历届罕见。这使世博会不仅作为世界经济、社会、科技、人文领域的盛会,而且成为一次规模空前的全球外交盛会。这是中国贡献世界的又一项新纪录。(马来西亚《星洲日报》)

  人们注意到,跟北京奥运会一样,此次上海世博会最大的“会外功夫”,就用在外交活动上。今年以来,“上海世博会”几乎成为中国外交的流行语。中国领导人在外交场合几乎“言必谈世博”,把邀请各国政要出席上海世博作为中国最新的“外交礼节”,各国领袖对此热烈回应,纷纷表态支持和祝福,中国兴盛的人气和魅力可见一斑。

  世博热遍全球,举世瞩望上海。一方面,当前各国对世界经济逐步走出金融危机、呈现复苏迹象感到欢欣,尤其对复苏的“火车头”——中国寄予特别关注;一方面各国公众也对高失业率,以及最近爆发的希腊主权债务危机感到担忧,期盼当局有所行动,而中国经济的相对平稳发展则令人羡慕,期望从上海世博获得更多的启迪和发现。中国经济发展的正面影响提升了世界对世博会的期许和振奋。中国“世博外交”赢得全球共鸣。(香港中评网)

  中国“世博外交”不只属于首脑和政府,也是一次迄今最大规模的“公共外交”新尝试。估计有几百万外国游客将齐聚上海参加世博会的有关活动。由于中国以1亿美元的专项资金援助发展中国家参展,使得这一届世博会没有一个国家由于贫穷而被边际化了,世界各国各界各阶层的广泛参与性远远超过了历届。世博“公共外交”有助于让中国进一步走进世界,也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尤其是可以减少外界对中国的误解、干扰和杂音,化解与一些国家的分歧和争议,为中国的发展带来“和为贵”的哲学效应。

  中国“世博外交”并不是少数国际媒体所谓的“朝拜”,而是世界对中国近年与各国携手促进全球多方位合作、推动世界和平,努力担当大国责任,积极奉献智慧和力量的一种回报和褒奖。特别是在金融危机下,中国对世界的贡献越来越大,提高了自身的国际地位,加强了自身的话语权,也带来了更大的号召力、吸引力和影响力。这也是“世博外交”的热效应的真实原因所在。(日本《日本新华侨报》)


3、演绎“世博外交” 中西思想对话相互调适

  中国的迅速崛起使世界产生了许多“猜想”,而破除各种消极的“猜想”和误解关键,要看中国向世界发出什么样的信号。“上海世博会是展示五千年中华文化和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和理念的历史机遇,这将是中国向世界发出的最重要,也是唯一的信号。”(香港《文汇报》)

  了解中国近代史的都可以知道,百年奥运和百年世博背后,其实是中国的百年振兴之梦;这对于中华民族的一个特殊发展阶段而言无可厚非。重要的是,既然上海世博会和北京奥运一样,是中国崛起进程的产物,那么无论是两年前的奥运外交还是现在的世博外交,就不但应站在中华民族自身的高度,同时也应站在人类共同的高度;不但应成为崛起期的中国与国际社会沟通的平台,而且也应成为崛起期的中国与国际社会一道,梳理共同情绪的契机。

  这不但是一个公共外交的课题,同时更是一个东西方思想对话的课题。表面上看,这个话题似乎距离上海世博的筹办和组织工作很远,但中国崛起所遇到的来自国际社会的各种反应,与其说只是一个技术或政策问题,还不如说更多是一个心理秩序调适的问题;而解决心理秩序调适的问题,与其说可以靠外交政策,还不如说更多地需要东西方民间情绪梳理和思想对话。从这个意义上说,给世博外交增加一点思想的元素,恐怕并非多余的努力,而恰恰应成为世博外交的题中之义。(新加坡《联合早报》)

  同时也必须看到,中国和西方由于现代化的起步不同,因此双方目前实际上处于两个完全不同的发展和认知阶段。再加上双方不同的文化传统和政治体制,因此双方的部分思维方式、行为模式、价值观以及对各自核心利益的理解都截然不同。但这不应成为双方对话的障碍,而恰恰应成为双方对话的基础。(香港《南华早报》)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