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社北京10月27日电/据光明日报报导,史学大家顾颉刚在《中国影戏史略及其现状》中曾言:“中国影戏之发源地为陕西,自秦汉至隋唐当皆以其最盛。”陕西皮影又分为东、西两路,其中,东路皮影主要分布于渭南的华州区(原华县)、大荔县一带。华县皮影戏于2006年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精湛的雕刻技艺、独特的造型语言、巧妙的呈现方式为人们带来了丰富的视觉享受,让人们在欣赏的同时,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推皮运刀 雕刻善恶忠奸
“推皮运刀”亦称“推皮走刀”,是华州皮影最具代表性和最基本的雕刻手法。皮影原料以秦川牛皮为首选,经过8个步骤、20多道工序,匠人才能做成精致复杂的皮影。镂刻,是最考验皮影雕刻手艺的环节。推皮运刀讲究右手持刀,扎入牛皮后,刀尖不动,左手推皮,运转而刻。左手五指与手腕的运转要合劲一处,一气呵成,不能间歇停顿,作品方能整体光滑,不留刀茬。以人控刀,而非人受制于刀,是皮影雕刻的极高境界。匠人在数千次的推皮运刀中,雕刻完成所有部件,然后再根据其造型特点进行敷彩,使之呈现出绚烂各异的色彩效果,最后穿针缀线,一副皮影才最终成型。
“公忠者雕以正貌,奸邪者刻以丑形”,这是影人造型的基本特征。多数皮影人物作品为侧面单目,个别书童、丑旦为半侧面双目,整体造型玲珑夸张、变化精妙。针对部分皮影角色的塑造,老艺人们更有着一套传承久远的口诀:柳叶弯眉细长眼,樱桃小口一点点(正旦);刘海上翘细弯眉,脸贴黄花鼻尖细(花旦);双眉细弯低鼻梁,面带皱纹帽低垂(老旦);脸贴黄花头插翎,杏眼圆睁显怒容(武旦);双眉颦蹙嘴大张,鼻眼歪斜下巴红,头插牛角显蛮横(妖旦)。
这些影人的工艺之精,充分体现在造型统一、互生互补的头楂与身段上。头楂即影人的头部,由脸部和头饰两部分组成,通常脸部造型生动夸张,头饰精美华丽。其中,头饰又分为发饰和帽饰,且因人物而异,是最能彰显影人性格特征的部分。帽饰有冠、帽、盔、巾等,用以区分人物的身份或官阶。身段俗称“桩子”,即影人的身子,由胸部、臀部、双腿、双臂和手这五大部分共十个部件组成,各关节之间以皮线相连。人物服饰同样因角色而定。身段造型通常以“七分身子半侧面”为主,以便对服饰带结、纽扣以及胸花和佩带的各种器物、刀剑等进行完整表现和刻画,传达出人物的身份特征和内心世界,从而使得影人更具层次感、戏剧性和视觉冲击力,在皮影戏表演时更加生动,引人入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