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社北京6月25日电/据人民日报报道,龙舟竞渡在阳江有至少上千年历史。据《阳江县志》记载,龙头是最能体现阳江龙舟精神的物质载体,也是阳江木雕艺术的代表,由左士良等木雕艺人制作。左士良的传承人就是他的儿子左文康。“当年父亲跟着他舅舅学习龙头雕刻,后来教给了我。”左文康说,“这门手艺再传到我的两个儿子, 已经是第四代了。”
1962年,左文康跟着父亲学手艺。与木头的缘分,结于16岁,一晃近60年。阳江龙舟竞渡被终止的时候,他做些小买卖为生。1984年,阳江龙舟竞渡在群众的强烈要求和政府的支持下得以恢复,阳江人民的激情被点燃,龙舟队伍摩拳擦掌。在政府的支持、群众的自发捐助下,一年新装了4条新龙舟,这可忙坏了左文康。
“时隔20年重新做龙船头,可以参照的龙头极少,而且各个龙舟队的龙头都会有小差别。”左文康说。
对照破损的龙头,结合船的实际情况,左文康精选樟木,一锤锤,一凿凿,新的龙头、龙颈、龙尾在他手中出现。
完工后的龙船头得到各方好评。第二年,不但阳江的龙船头在这里制作,相邻的恩平也来做了8套龙船头。左文康的名气越来越响。
龙舟细节大有不同
地方特色浓
“赛龙舟发展到现在则成了民俗活动,舟小人少。”过去,阳江有在端午节赛龙舟的传统,锣鼓喧天,热闹非凡。
左文康是个龙舟迷,虽不参赛,但总爱跑去看。“比赛的龙舟都看着很熟悉,不是我做的,就是我和儿子一起做的。”左文康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