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进党能够转型为新民进党吗? |
中评社讯╱题:当前民进党的挑战与前瞻 作者:陈朝建(台湾),铭传大学公共事务学系助理教授,中华港澳之友协会顾问
˙民进党何以一蹶不振?
˙中间选民为何不愿继续支持民进党?
˙民进党的党政结构有何问题?
˙“扁马会”给民进党什么警讯?
˙泛绿政治精英和深绿选民何以对“马英九现象”感到焦虑不安?
˙目前来看最有希望挑战二OO八年大位的民进党天王是谁?
陈哲男事件就是压倒民进党的元凶吧,至于陈水扁的政策反覆,则是让民进党的支持度维持低档。盖自去年底「三合一选举」(县市长、县市议员与乡镇市长选举)败选之后,民进党的整体气势,就已呈现一蹶不振的低迷现象。不仅在去年底「三合一选举」期间,曾有罗文嘉(台北县长候选人)提出「新民进党运动」的改革诉求,即使近期仍有青壮派立委如林为洲的退党壮举,以及党内立委精英拟筹组「党是会议」的公开呼吁。
整体而言,新民进党运动、林为洲的退党、党是会议之筹组都是「党内检讨」的初步而已,然而党内的最高领导人陈水扁对于这些党内检讨或所谓的自我反省似乎并未全然虚心接受,加诸其国家认同政策(尤其是两岸政策,或是被民进党称为「中国政策」者)的摇摆不定,经济成长的趋缓、贫富差距的扩大等,更是导致中间选民不愿意继续支持民进党的原因。
民进党的支持度严重下滑
实际上,如依据台湾主要媒体暨民进党内部最新民调之显示,陈水扁的施政满意度已经不到两成,不满意度则上升为七成半左右;不仅陈水扁的施政满意度在陈哲男事件后未见提升、持续下滑,更重要的是,陈水扁的不满意度还在创历史新高之中。影响所及,受陈水扁拖累的结果,民进党的政党支持度也首度跌破两成,只剩下不到国民党支持度的一半;更与泛蓝军的整体气势扩大差距,而几近于无法在未来的重要选举胜出。
相形之下,国民党马英九主席的支持度不断创新高,导致媒体预言「马英九现象」的出现,已经使得国民党扮演起「准执政党」的角度。尤其是,「马英九现象」的不断高涨,已经诱发民进党党内精英的焦虑情绪,因此党内的青壮派立委,如沈发惠、余政道、陈启昱、黄伟哲、潘孟安、蔡其昌、郑运鹏、谢欣霓等人,就公开表示他们已经无法认同党政高层的一意孤行,尤其是陈水扁的政策摇摆不定,因此他们在三月底就决定筹组「党是会议」,进行准备「走自己的路」,目的就是希望民进党能够进行「没有上限、没有底线」的改革,讨论改革路线与具体方案,希望藉此能多给党中央或是总统府一些压力,以唤醒中间选民对民进党的支持。
尽管提议「党是会议」的立委们都强调,他们并没有集体退党或是另组成党内次级团体的意思,但实际上「党是会议」的提出,已经形同是党内第二梯次的「新民进党运动」(即继罗文嘉参选期间所提的新民进党运动之后的再度新民进党运动),同样也在呼吁民进党必须进行改革,以因应民进党支持度严重下滑的事实。除此之外,一九九八年的民进党也曾经透过党内辩论,就两岸政策达成「强本西进」的共识,试图力抗国民党在李登辉总统执政时期「戒急用忍」的做法。但无奈的是,今年初陈水扁元旦文告有关「积极管理、有效开放」的谈话,似乎却又是成为昔日「戒急用忍」路线的翻版;不仅未依循过去以来的党内共识行事,更是公开违背了二○○一年朝野在经发会决议「戒急用忍」政策亦应调整为「积极开放、有效管理」的全民共识,而流失更多的民意支持度。
民进党党政结构的困窘
又有鉴于党政结构关系的不良,也是现阶段民进党运作的败笔之处。因此,民进党籍大老沈富雄先生,另于今年四月五日即在中国时报公开撰文(即「异哉!党政合议机制」一文)指出,现在执政的民进党,就总统府、行政院、党中央与立院党团(简称为府、院、党、团)的四角结构、六项互动关系而言,有必要予以调整和简化;否则的话,并没有办法因应各种挑战。其中,厘清党的定位,堪称首要之务,沈主张党只需要在选举和在野期间,扮演选举机器的角色即可,执政时期则应退居幕后;其次,他更认为党中央的自我控制与节制,更可以让党政关系的互动简化为府院、府团和院团等三个互动关系,并应建立起「院团协商,送府报准」的新决策模式,以减少总统恣意决断的情事或是府、院、党、团协调不良的情形。
否则的话,单以党中央决定的「中国政策」辩论为例,因为与行政院的沟通不良,在行政院通过「积极管理、有效开放」具体经贸管制配套措施后,办也不是、不办也不是,进而导致党中央被迫停办所谓的「中国政策」辩论。探究其实,在民进党内部,行政院与党中央甚至与立院党团的沟通管道并不顺畅,导致府、院、党、团四头马车的出现,反而不是「党政合议」而是「党政『分』议」!另外,民进党党中央近期所规划的每周举办「政策论坛」以关切行政院所推动的各种政策,也再度引发党、政谁领军的疑虑,使得「党政『分』议」更加明显,甚至就是苏、游之争的新战场。
回到年初的党魁选举来说,提倡「党政合议」的新任党魁之所以能够由游锡堃担纲,关键就在于扁系(即正义连线)的暗助、前任党魁暨现任阁揆苏贞昌(苏系)的相挺,以及新潮流系(新系)决定「开放投票」的结果。不过,值得注意的是,陈水扁或党魁游锡堃日后会不会再成为新系或苏系的清算或结盟对象,则须视他们彼此之间权力或利益的交换程度而定,也不是陈水扁所能单独主导的。也就是说,党魁固然是由游出任,但实际上却是苏系、新系联合力拱,并暂时礼让给正义连线(扁系)的结果;然而谢长廷的养望、吕秀莲的不甘寂寞,加上前述的苏贞昌、游锡堃之争,已经使党政结构的互动关系更为困窘也更为复杂。
整体而言,陈水扁或党魁游锡堃必须面对党内改革、府院党协调互动、朝野沟通平台等项重要面向的议题,才能继续带动民进党的前进,并重新找回中间选民的支持。首就党内改革而言,陈或游必须贯彻该党甚或全民之期待,即全力「除弊」。次就府院党协调互动来说,由于游是扁的代理人,因此「府党之间」的沟通将不成问题,但是府党之外的府院、府团、院党、院团、团党等互动关系的罅隙依然有待缝补。三则以朝野沟通平台为例,如何避免「台湾牛vs.中国马」的正面对决,才是朝野政党之间会否恶斗的关键,否则蓝绿和解依然无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