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俄关系陷入低谷,很大程度上是布什政府的决策所致。 |
中评社讯╱题:“透视俄美关系:美俄会否陷入新的冷战?”,作者:袁征(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副研究员
•美俄关系为何陷入低谷?
•美国对俄战略基本内涵为何?
•美俄关系未来走向何方?
•为何说美俄不至于走向新的冷战?
近期,美俄关系的发展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911恐怖袭击之后,两国关系一度进入“蜜月期”,但很快裂痕再次显现出来。转入2006年,美国对俄方的指责声加大,双方的争执加剧,关系陷入低谷。前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警告说,美俄两国关系有滑向新一轮冷战的现象。
美俄关系陷入低谷
有人认为,目前的美俄关系陷入了20年来的最低点。今年年初,布希总统在“国情咨文”讲话中首次将俄罗斯列入处在“战略十字路口”的国家,对俄罗斯的发展前景表示担忧。随后,美国务院发表人权报告,批评俄罗斯领导人推行“极权主义”。3月16日,美国发表《国家安全战略报告》,指责俄罗斯“正在偏离自由与民主之路”,威胁说“美俄两国未来的关系取决于俄如何调整其政治、外交和国内政策”。之后,国务卿赖斯又发表讲话,公然期望俄罗斯人民“发表自己的意见,要求建立负责而透明的制度,并能组织起来向政府请愿,必要时采取行动更迭政府”。5月4日,副总统切尼在访问立陶宛时指责俄罗斯“在民主与人权方面的倒退”,并抨击俄利用石油出口“敲诈其他国家”。美国赤裸裸干涉俄内政的做法,让俄方极为不满。
当前,美俄出现争执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民主人权问题。出于对“颜色革命”的反应,2005年11月,俄罗斯国家杜马以压倒性多数通过议案,严格限制外国非政府组织在俄罗斯展开活动。美国指控俄罗斯国内民主进程倒退,“俄罗斯政府在不公正、不恰当地限制本国人民的权利”。美方认为,普京上台后,重新收回地方权力,加强中央集权,并将自己的亲信安插到内阁当中,背离了民主的做法。今年3月,美国对外关系委员会的报告认为,普京不但没有采纳民主和西方价值观,反而通过遏制媒体言论、剥夺议会权力,来掌控大权、排除异己。美国务院在《2005年度国别人权报告》中严厉批评俄罗斯政府 “打压非政府组织”、“控制舆论”、“使民众的民主选举权利丧失殆尽”。
“颜色革命”也引发美俄角力。冷战结束之后,美国不断挤压俄罗斯的战略空间。先是北约东扩,接着又在俄罗斯腹地搞“颜色革命”。格鲁吉亚、乌克兰和吉尔吉斯斯坦的“颜色革命”不仅使得当地局势动荡不安,也严重危及俄罗斯的战略利益。俄罗斯担心,这些国家发生的变化有可能会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从而使其对于周边前加盟共和国的影响力进一步削弱。作为对“颜色革命”的反应,俄罗斯政府开始采取措施,通过加强与中亚地区国家的政治经济联系,增强了在该地区的军事存在,以提高对该地区的掌控程度,遏制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渗透活动。美俄在这一地区的角力,实际上是在新形势下东西方之间的一场较量。
在外交上,普京政府推行独立自主的对外政策,竭力维护国家利益,努力提升俄罗斯的大国地位。尽管美国一再表示关切,但俄罗斯还是向中国和委内瑞拉等国出售武器,进行军事合作。在伊朗核问题上,俄罗斯不顾美国的反对,向伊朗出口核电站设施,并一再主张通过和平外交手段而不是制裁或军事打击来解决危机。在对待哈马斯的态度问题上,普京政府显然和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步调不一致。美国力图在国际上孤立哈马斯,而普京向哈马斯领导人发出了访问邀请,公然和美国唱起了对台戏。这让布希政府十分恼火,公开要求俄方说明意图。
在战略核威慑问题上,美俄也一直在较劲。冷战后,尽管俄罗斯的实力有所衰落,但一直强调保持足够的核威慑能力。布希政府推行导弹防御计划,目标之一就是俄罗斯。今年3月,美国颇有影响力的《外交》杂志发表文章,声称美国在核力量方面正取得优势地位,很快就能具备先发制人摧毁俄罗斯战略核武器的能力。在美俄关系不佳的情况下,这番断言在俄方引发强烈反响。3 月30日,普京总统表明态度,强调保持核威慑是确保国家安全的基本要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