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社讯╱题:“深化相互依赖 促进战略理解──四月胡布峰会展望” 作者:王勇(北京),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国际政治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应美国总统布什的邀请,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将于今年四月赴美访问。首脑外交历来被看成双边关系走向密切与成熟的风向标。这次访问发生在中美持续战略对话的大背景之下,引发国际舆论的广泛关注。面对中美关系的重大变化,中美双方均有意加强交流,寻求彼此核心利益的契合点,推动双边关系和国际局势的稳定。
中美关系正经历三大结构性变化
胡锦涛主席的美国之行是在中美关系发生结构性变动的历史进程中展开的。中美关系的结构性变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这些变化将限定中美首脑会晤的大格局:
第一是双边关系「内在价值」深化。冷战后期,中美从建交到合作更多是由外在因素导致的,包括共同反对前苏联的安全威胁的需要。在冷战结束后的九十年代至「九一一」事件,「外锚」的丧失致使中美关系处于「飘浮不定」的状态。当时不少美国战略家认为,中国对于美国的战略作用下降,美国不再需要中国来应对外部的挑战。二○○一年以后美国展开的反恐战争,似乎再次证实了这一基本历史经验,中美两国因反恐而再度靠近,中美关系走进了美国前国务卿鲍威尔所谓的「历史上最好的时期」。
然而,近几年来,在全球政局动荡不定,全球经济前景莫测的大形势下,中国经济依然保持高速增长,社会安定,国力空前提高。对于全球经济而言,中美共同成为促进增长的「双引擎」。中美经贸关系的结构陆深化更使得美国不能忽视中国的实力与影响力:二○○五年,中美双边贸易额达到二千一百一十六亿美元,美国成为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第一大出口市场;中国成为美国第三大贸易伙伴和增长最快的海外市场。此外,中国对美国的金融影响力也空前上升,中国持有美国国债总额超过二千亿美元,成为美国第二大外债持有国。经贸关系的密切不仅为美国人民带来了实惠,更影响了美国国内的经济增长。今年一月,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公布最新研究报告指出,到二○一○年,美国国内生产总值将会因对华贸易投资增加而多增长百分之零点七,而同期物价则会因此下降百分之零点八。两者相加相当于美国每个家庭可支配收入每年增加一千美元。
第二是双边关系国际化。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增加了中国对于世界各地区以及主要国际机制的影响力。受到国内强劲需求的影响,中国在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等地区开展寻找能谅、原材料的经济活动,一些美国人认为,中国的活动直接威胁了美国在那裹的既得利益。另外,美国在越来越多的国际事务中感受到中国的影响,在诸如朝核问题、反扩散、阿富汗、伊拉克重建、联合国改革以及当前热点伊朗核危机等问题上离不开中国的帮助与合作。在全球气候变化、灾难救助、减贫与发展、预防禽流感等全球性议题上中美之间的互动也越来越多。正如,胡锦涛主席去年十一月在北京会见到访的布什总统时指出的,中美关系己远远超出双边范畴,越来越具有全球意义。这也是美国政府提出「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国际背景。
第三是关系机制化。建交二十多年来,中美双方已经搭建了包括商贸联委会、经济联委会、军事磋商、人权对话、反恐合作、防扩散交流、避免海上危机及海上通道安全、立法机构对话、能源对话等在内的几十种交流平台和交流机制。加之去年启动的双边战略对话机制,可以说,中美关系机制化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程度。不难预计,随着两国关系的深入发展,建立常规机制,开展对话合作的领域将越来越多,同时,使这些机制产生实质性结果的呼声也会越来越高。显然,这些机制的增加将有助于中美关系避免大的摇摆与危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