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符合两岸民众利益。 |
中评社讯╱题:台湾问题与中国的前途和命运 作者:章念驰(上海),上海东亚研究所所长
编者按:本文揭示的“中国为大、台湾为小”的观点、以融合思维构思两岸统一进程的“共同缔造论”以及对解决台湾问题要有信心、耐心及决心等观点,对所有关心两岸关系及中国前途与命运的读者均有重要启迪,敬希垂注。
2005年1月28日,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在纪念“江八条”十周年上的讲话;2005年3月4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政协就新形势下发展两岸关系发表的四点主张,阐述了中国第四代领导人的两岸观,我极其赞同。我始终认为没有单纯的台湾问题,也没有所谓的两岸关系问题,台湾问题与两岸关系问题,乃是中国人民在结束过去走向未来进程中,在决定自己的命运与前途时,必须面对和无法回避的问题。它既是历史遗留的问题又是现实存在的障碍,作为台湾问题也许称得上是纯粹的中国内政问题,但作为两岸关系问题则是一个被国际化的问题;我们在制订中国走向未来和决定自己前途与命运的战略时,对此要有一个清醒的定性与定位,从而确定一个与中国发展相配套相适应的战略、战术、战役。对台方针政策应是从属于中国走向未来的总方针的,而不是凌驾于其上的,这就需要我们为台湾问题制订清晰的理论、方针、政策,而不允许随便摸着石头过河;因为它关系到我们国家的核心利益,稍有不慎就会演化为心头大患,足以阻碍中国的崛起,甚至会葬送民族复兴的机遇。
我认为中国第四代领导人的两岸观是很好地把握了台湾问题与中国的前途与命运的关系的。这些年台湾问题变得如此严峻,两岸关系变得如此跌宕起伏,一次次冲击我们走向未来的步伐,皆与我们对台湾问题与中国前途命运问题的定性定位不清相关,因而处处显得被动。我从台湾开放大陆探亲涉入两岸关系迄今逾十六载,在学习了新一代领导人的两岸观后,认为很有必要把自己体会与教训总结一番,供众人参考。
中国为大,台湾为小
台湾问题从产生的第一天起,就是因为中国积弱积孱,由于政府无能:甲午之战,兵败割地,将台湾宝岛连同同胞割让给日本,这是国耻,是祖国对不起台湾父老兄妹。
1945年,“二战”结束,日本作为战败国,被迫将台湾归还中国,台湾才意外地回归。尽管被迫分离半个多世纪,台湾民众对回归祖国大家庭是衷心喜悦与拥戴的,但当时的中国仍是贫瘠,国民党政府与满清政府之腐败腐朽相比好不了多少,西方列强也从内心瞧不起旧中国的蒋介石政权,因此在归还台湾等问题上留下了许多伏笔。而国民党政府对台湾民众是残忍不公的,制造了诸如“二•二八”等事件,再次伤害了台湾同胞。
1949年蒋介石政权退踞台湾,将台湾作为“反共复国”基地,对台湾民众实行了长达四十多年的专制统治,对台湾民众灌输了半个世纪的反共教育,形成了台湾同胞“反外来统治情结”。在蒋介石蒋经国离开人世后,政权落到了台湾的本土人手上,李登辉主政的十二年,给了台湾民众“当家作主”(本土化)及“选举”(民主化)的权力,幷将“反共”意识转变为“反中”意识,同时将台湾作为一个主权国家加以塑造;陈水扁上台后的四年,更是强化了“台湾主体意识”,甚至提出台独时间表,使两岸关系越来越紧张,笼罩在台海上空的乌云越来越浓。台湾同胞应该说在当前这样两岸关系中,是一个受害者,我们应该对他们多点理解,少点责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