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社北京12月4日电/英国《自然》杂志最新发布的增刊《2023自然指数—科研城市》显示,中国科研城市的全球影响力持续提升。北京在全球领先的科研城市中仍居首位。全球前20强的科研城市中,中国占据10个席位,比去年增加两席。自然指数由国际知名科技出版机构“施普林格•自然集团”下属机构编制并定期发布,它追踪发表在82本高质量自然科学与健康科学期刊上的科研论文,根据有关机构、国家或地区论文的数量和占比等,反映全球高质量科研产出及合作情况。
中国网发表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研究员盘和林文章认为,中国科研实力不断增强,高校与科研机构成果不断涌现,得益于内、外两方面因素。
内部因素方面,近几年,中国从政策层面不断增强对基础学科和自然科学科研工作的支持力度,科研经费与职称等资源和待遇向这些领域的科研工作者有所倾斜。《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十四五”发展规划》就明确了基础科学、技术科学、生命与医学、交叉融合四个板块,对于前三板块的细分门类最多。同时,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产业转型逐步推进,以及新能源产业等一系列新业态的涌现,市场对于高质量、高水平的技术科学和自然科学科研成果需求量不断增加,社会资本也对该领域的科研提供更多支持,这激发了科研工作者的创新动力,促进了科研成果的不断涌现。
而从外部因素来看,中国与国际社会的科技交流与合作日益密切,这为中国科研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多机遇。中国首次提出《国际科技合作倡议》,倡导携手共建全球科技共同体,积极推进科研合作开放。在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大型强子对撞机上的底夸克探测器实验的国际合作组中,就有中国科研工作者的身影。中国科研人员在与其他国家的科研人员进行合作研究时,可以借鉴和学习国际先进经验和技术,促进高质量科研成果的高效产出。
文章指出,未来,中国将进一步加大对自然科学研究的支持力度,进一步推进科研创新国际合作。为此,国内高校和科研机构应当把握时代脉搏并积极融入,具体而言,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