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社╱题:“两制”台湾方案视域下两岸民族认同的家族文化效应 作者:鄢姿(漳州),闽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李顺兴(漳州),闽南师范大学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摘要】民族认同是国家认同的重要基石,是文化认同的重要渠道。家族及其衍生的宗族,又是民族共同体的基本单元。家族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相容性和排他性俱在、尙义性和功利性共生等双重特征。因此,在“两制”台湾方案的研制、实施和完善中,以两岸共同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对家族文化进行扬弃,即批判性继承发展,弘扬以认祖归宗为原动力的家国情怀,推动基于两岸闽南人精神家园建设的民族认同至关重要。通过观察台湾雾峰林家家族发展历程,分析近年来台中雾峰区关于市长“立委”议员等相关选举数据,实证积极的家族文化在两岸同胞血缘联系、家族传承以及社会联动等方面具有优质效应。两岸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可通过深耕祖地文化、活络文化同源、宣导通力合作和搭建智能平台等实践路径,特别是认同两岸同宗同国的宗族,以两岸“宗亲贸易”方式,打牢民族认同的经济共同体基础。
2024年4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会见马英九一行时指出:“两岸同胞同属中华民族。中华民族一路走来,书写了海峡两岸不可分割的历史,镌刻着两岸同胞血脉相连的史实。”①两岸同胞是血浓于水的一家人,充分发挥家族文化在两岸民族认同中的重要作用,对探寻“两制”台湾方案的实践、推动祖国统一具有重要参考价値。
一、“两制”台湾方案下两岸民族认同的重要意义
(一)“两制”台湾方案民族认同的内涵
2019年1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首次提出 “探索‘两制’台湾方案,丰富和平统一实践”②。“两制”台湾方案是在一个中国原则下,针对台湾特殊情况而提出的一种政治构想,既意在充分保障台湾同胞的利益和福祉,尊重台湾现行的社会制度和台湾同胞生活方式,更重在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因此两岸同为中国人的理念可逐级具象化为同国(中国)、同族(中华民族)、同宗(祖宗)、同家(家族),以血浓于水的家族传承、荣辱与共的家族历史、心灵契合的家族文化,共奔复兴的民族伟业,共建两岸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推动两岸完全统一。
(二)两岸民族认同现状及挑战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发展中,“相互承认形式与社会生活语境假设相联系,社会成员通过走向他们共同目标的构想,形成一个价値共同体”③,即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同。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深化中华民族共同体的重要作用,指出“两岸同胞要共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化育后人”。④两岸民族认同指的就是海峡两岸的同胞对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可和归属感。这种民族认同感不仅来源于共同的历史渊源和文化传统,更契合了彼此对于国家统一与民族复兴的共同追求。
自甲午战后,台湾遭日本半个世纪的殖民统治。在百余年的历史转折和变革中,台湾在历史发展背景中形塑了特殊的社会记忆。由于台湾相对祖国中心的边缘与特殊历史形成的多元社会,使得台湾的文化认同与肯认政治(politics of recognition)形成错综复杂的关系。⑤当前,虽然两岸在经贸、文化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日益密切,但由于历史原因和政治分歧,两岸民众在民族认同、文化认同上存在一定的差异,甚至面临诸多挑战。⑥这种差异不仅体现在对“中国人”身份的认同和对两岸关系的认知上,也反映在文化、历史、价値观等多个层面。特别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台湾岛内“台独”分子逐步建构“台独史观”,企图通过塑造并建构一个所谓以“台湾为主体”的台湾历史观,来误导台湾同胞在历史上的认同。在历史教科书长达三十多年来“去中国化”错误的“台独史观”荼毒下,台湾部分民众对于“中国人”的身份持保留态度,而倾向于强调自己的“台湾人”身份,这无疑给两岸民族认同带来了一定的挑战。据台湾政治大学自1992年至今,没有中断过的对中国台湾民众“国族认同”趋势硏究最新的数据(图1)显示,台湾同胞认同自己是“台湾人”者高达58.5%;认同自己是“台湾人同时是中国人”者占34.7%;认同自己是“中国人”者仅有3.5%。⑦
[图1:台湾民众台湾人/中国人认同趋势分布(1992-2019)]
面对当前两岸民族认同的认知偏差,从超越政治和意识形态差异而强调地域认同和族群认同重迭的家族文化效应入手,藉助血缘、亲缘和地缘的情感纽带,能够有效地帮助台湾同胞追寻共同的历史记忆,进而深化两岸同属中华民族认同。
二、家族文化在两岸民族认同中的价値意蕴
家族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世代相传的价值观、信仰、习俗以及行为准则。这种文化形式,以其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族群特色,对于维系两岸同胞的民族认同感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两制”台湾方案视域下,充分发挥家族文化正面效应,顺畅民众沟通,增进瞭解,累积互信,化解矛盾,寻求共识,既是应对当前两岸民族认同的挑战,也是探索两岸融合新发展的有效路径。
(一)家族文化及其双重性阐释
家族文化依托血缘、宗亲关系为纽带而传承。它旣包含了家族内部的亲缘关系,又体现了家族成员对于共同祖先、家族传统及家族荣誉等的尊崇与维护。家族文化作为一种深厚的社会现象,承载着世代相传的价値观、信仰、习俗和行为规范,幷通过族谱记载、家庭教育和节庆活动等多种形式进行传承。家族文化是家庭或族群在长期共同生活中逐渐积累与形成的精神与物质财富的总和,是个体成员成长过程中的重要参照。家族文化塑造族人共同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値观,乃至所属民族的归属感与认同感。
但是,家族文化本身又具有双重性,即相容性和排他性俱在,尙义性和功利性共生。在家族发展过程中,他们追求族群认同、宗亲认同和乡党认同;注重同族、同乡凝聚,共同经商;重祭祀、讲究血缘,为家乡捐资造福;一旦家族利益受到侵犯,宗族间容易产生冲突、发生宗族争端,甚至引发封建械斗。⑧因此,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家族文化具有很强的稳定性与延续性,旣能够在历史长河中抵御外来文化的冲击,保持自身的独特性与纯粹性,又可以汲取、扶植或利用各种新的社会因素,来扩充和加强家族组织的社会时代适应性,以保持一定的活力和进取精神。⑨弘扬家族文化正面效应,批判性继承发展即以家国情怀和两岸共同价値观(仁义礼智信)对家族文化进行扬弃,对深化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具有积极的现实效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