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共思想理论形成发展的一般方法论看,上述“两岸复归统一”是“结束政治对立”的基本论断,表明这种政治对立是两岸关系中的基本矛盾,也是构成现在不统一状态的基本因素;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过程就是要逐步化解和缩小这个矛盾,使之最终不再成为影响两岸统一的因素,这将贯穿于统一前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总体过程。
那么,“台独”呢?与统一截然对立的不是“台独”吗?无疑,“台独”是统一的对抗性矛盾,遏止“台独”是追求统一的最基本前提;自确立和平统一方针以来,反对“台独”始终是中共不可动摇的立场。但从整体实力对比与发展趋势、从长期的“统独”斗争实践看,“台独”虽然会在一定时期与条件下对两岸关系造成种种干扰和阻挠,但本质上不可能得逞,是一条走不通的路,这是“台独”代表性人物也不得不承认了的。习近平2016年会见国民党主席洪秀柱时说:“我们有坚定的意志、充分的信心、足够的能力遏制‘台独’。”可以认为,“台独”是两岸关系中一定条件下存在的一种特殊矛盾,但不构成两岸关系的基本矛盾;但如果非常情况下出现外敌入侵等情况,那将是一种特殊情况下的特殊矛盾。与此相关需要重视的是,众多台湾民众在近代以来的历史遭遇中形成了特殊的群体心态,后又在与国民党的矛盾中形成逢国民党必反、从而不赞成统一甚至反对统一的心态,这也是必须逐步化解与转变的。习近平对此反覆强调:“我们理解台湾同胞因特殊历史遭遇和不同的社会环境而形成的心态”,“愿意用真诚、善意、亲情拉近两岸同胞的心理距离。”未来随着岛内蓝绿恶斗逐步退潮,随着两岸间政治关系与台湾参与国际活动等问题在两岸同属一中的前提下进一步得到合情合理解决,许多目前不赞成统一以至支持“台独”的民众,将会因“台独”“做不到就是做不到”而回归事物的原点,即回到前述两岸“政治对立”的基本矛盾。而在这一点上,不分蓝绿的多数民众是一致的,他们还要看,还要等。
前文所述,两岸由上世纪40年代中后期中国内战遗留并延续的关于制度与道路选择的政治对立,构成统一前两岸关系中的基本矛盾。这个基本矛盾同时还派生出另外一种政治对立,即统一前双方政治关系或曰相互定位问题上的矛盾。这是两岸基本政治对立在现阶段的集中表现。以往两岸关系发展历程表明,妥善处理这种对立,是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发展的重要条件,也可以说是现阶段两岸关系的主要矛盾。两岸主张统一的力量之间如果不能有效地处理好这一矛盾,往往会被“台独”势力所利用,藉机鼓噪“台独”,干扰两岸关系发展。“九二共识”已经在相当程度和范围内解决了这一矛盾,并为最终解决提供了基础。大陆愿意就此进行积极探讨并作出合情合理安排,以及“习马会”已经提供的范例,都为解决这一问题展现出积极前景。
三、经济社会融合发展基础上的统一,将不仅是形式的统一,更重要的是心灵契合。
2014年9月26日,习近平会见台湾和平统一团体联合参访团时指出:“我们所追求的国家统一不仅是形式上的统一,更重要的是两岸同胞的心灵契合。”同年11月9日,他在会见萧万长时针对两岸交流再次表示:要为扩大和深化两岸经济文化科技教育各领域交流合作创造更多条件,“以增进相互瞭解,融洽彼此感情,实现心灵契合。”与此相应,他还针对未来统一进一步表示:“一国两制在台湾的具体实现形式会充分考虑台湾现实情况,充分吸纳两岸各界意见和建议,是能充分照顾到台湾同胞利益的安排。”很明显,心灵契合的论述,是对既往和平统一目标的巨大升华,是新形势新格局下对统一赋予的更高标准与更丰富内涵,是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的必然归宿,是对中共和平统一理论与“一国两制”模式的重大创新与发展。
“心灵契合”的统一,相对于单纯的形式统一。两岸舆论中历来有所谓先统一后融合还是先融合后统一的说法。选择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道路,是两岸关系的内在规律所在,固然不能立即实现形式上的统一,但却使未来统一具有更高的境界、更成熟的内涵、更稳固的形态,也可避免单纯形式统一后可能出现的种种不适应与矛盾。如果能从(仅仅从)两个地区之间相互不契合的意义上来看的话,当初国民党接收台湾后出现的种种矛盾冲突就是最直接的例证,这些矛盾冲突的后果迁延七十年影响至今。经济社会融合发展基础上的统一,将是形式统一与心灵契合两方面的高度统一。两岸间各领域交流联系已经具有相当广泛与厚实的基础,进一步交流融汇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随着中国日益建设成为一个高度发达、高度文明、高度现代化的社会,将为两岸人民心灵契合提供更大平台。和平统一,最关键的是人心的回归。
共圆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是融合发展的旗帜与载体
去年11月11日,习近平在纪念孙中山诞辰15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提到:孙中山一百多年前第一个提出振兴中华的口号;他在《建国方略》中对国家现代化的种种构想,如今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已经实现,中国人民创造的许多成就远远超出了他的设想,振兴中华的理想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目前,中国人民正信心百倍地朝着“两个一百年”宏伟目标踏实奋进,实现民族复兴、再创中华盛世荣景,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正因如此,习近平近年会见来自台湾的各界朋友时一再宣导,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组成部分,两岸同胞应当不分党派,不分阶层,不分宗教,不分地域,共同参与到民族复兴的进程中来,携手共圆中国梦。
一、从全民族发展高度,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两岸关系主旋律。
两岸同胞同属一个国家,同属中华民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已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习近平在2013年会见台湾客人时就已指出,“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实现这个梦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他呼吁:“我们应该登高望远,看到时代发展、民族振兴的大趋势”,“摆脱不合时宜的旧观念束缚,明确振兴中华的共同奋斗目标”,使民族复兴“成为两岸关系的主旋律,成为两岸中华儿女的共同使命”。2015年11月“习马会”时他又表示,“两岸双方应该胸怀民族利益,紧跟时代前进步伐,携手巩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大格局,共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由于积贫积弱屡遭列强欺凌,台湾更由于外族侵占而经历50年的殖民统治。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在探寻复兴强盛之道的过程中饱经苦难沧桑。现在,面临巨大的历史机遇与已经看得见、摸得着的华夏荣景,两岸同胞自应紧密合作,相互扶持,为再造民族辉煌携手奋斗。我们理解台湾同胞因特殊的历史遭遇和不同的社会环境而形成的不同心态,希望在共同实现民族复兴的进程中抚平历史创伤。两岸之间还长期存在一些政治分歧,大陆愿意在一个中国框架内同台湾方面平等协商,作出合情合理安排;什么想法都可以交流,相信中国人终究有智慧找出解决问题的钥匙。两岸双方及各主要政党、组织、所有同胞都应该超越历史恩怨,在中华复兴的旗帜下团结一致向前看。
二、通过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在共圆中国梦的进程中实现两岸一家亲。
在多次重要讲话和与台湾人士的会谈中,习近平反覆强调要“秉持两岸一家亲的理念”。“两岸同胞是一家人,有着共同的血脉、共同的文化、共同的连结、共同的愿景,这是推动我们相互理解、携手同心、一起前进的重要力量”。既然是一家人,就有一家人彼此相待与相处的做法。我们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着眼点和落脚点是要增进两岸同胞的亲情和福祉,让大家都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只要是有利于增进两岸同胞的亲情和福祉的事,只要是有利于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事,只要是有利于维护中华民族整体利益的事,两岸双方都应该尽最大努力去做,并把好事办好。为此,他在许多具体问题上都表明了态度和想法,如多次提出愿意让台湾同胞分享大陆的发展机遇;“大陆人口多,市场大,产业广,完全容得下来自台湾的商品,完全容得下来自台湾的企业”;愿意优先对台湾开放,并且力度要更大一些;两岸可以加强宏观政策沟通,发挥好各自优势,做大共同利益蛋糕,增加同胞的受益面和获得感;为台湾青年提供施展才华、实现抱负的舞台;在台湾参与区域经济合作与国际活动问题上,只要不造成“两个中国”、“一中一台”,可以通过务实协商作出合情合理的安排。
在“两岸一家亲”的理念下,“共同”二字及相关词汇贯穿于习近平近年涉台论述的几乎所有篇幅。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两岸同胞共同努力,共圆中国梦;两岸同胞共同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就是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贡献;两岸命运共同体;共同维护一个中国框架;经济共同发展;就政治分歧问题共同探讨、平等协商等等。这一“共同论”的核心意涵,体现了在同心实现民族复兴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过程中,两岸同胞是共同主体,双方都是一个中国框架的共同构成者,是兄弟关系而不是主从关系,地位平等而不是居高临下,更不会所谓“矮化”与“鸭霸”。从具体内容看,“共同论”几乎涵纳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整个过程及所有方面。在发展目标上,中国梦是两岸共同的梦,需要大家一起来圆梦。在发展过程上,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需要两岸同胞共同维护与巩固,需要双方共同处理存在的分歧与问题,确保复兴大业顺利进展。从发展结果看,两岸同胞要合作共赢,共享其利,同受其惠,都过上安宁、幸福美好生活。
三、“关键因素是祖国大陆的发展进步”:责任的承担与信心的展现。
2015年3月,习近平在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民革台盟台联委员时指出:“从根本上说,决定两岸关系走向的关键因素是祖国大陆的发展进步。我们要保持自身发展势头,同时采取正确措施做好台湾工作。”这一思想,与邓小平当年“关键是把自己的事情办好”的论断一脉相承,并注入了更丰富与更鲜明的内涵。
上世纪八十年代,邓小平等老一代同志在积极推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同时,围绕按照“一国两制”方案及早完成和平统一,对蒋经国与台湾当局开展了大量的争取说服工作,付出了真诚的努力。但蒋经国始终坚守“三民主义统一中国”,拒不和谈。面对这一基本形势,邓小平从整体战略出发,一方面积极推动两岸经济文化科技等各领域的交流,争取早日“三通”,增强两岸连结;一方面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并在两岸关系上提出了“关键是把自己的事情办好”的著名论断。这一指导思想,从国家整体发展战略把握两岸关系,发展出保障战略机遇期的基本思维,保证了此后中国改革开放的几次跨越性发展。当时对于这一思想,不少人更多的是从经济实力、军事实力增强后,就有能力排除外部因素干扰、促使台湾方面不得不统一的方面来理解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