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社香港10月21日电/《台湾区域经济合作战略的转向及参与亚太经济整合的可行途径》,作者:彭莉,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法律研究所教授、副院长;季烨,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法律研究所助理教授、院长助理
积极参与区域经济合作是台湾当局避免经济边缘化的策略性选择,也是其发展对外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008年以后,两岸关系在“九二共识”的基础上稳步发展,台湾参与区域经济整合的问题被重新提上议事日程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在2013年4月8日的“习萧会”上,萧万长先生表示:台湾不希望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潮流与趋势中缺席。对此,大陆方面积极回应:就两岸经济共同发展、区域经济合作进程相衔接的适当方式和可行途径进行务实探讨,合情合理解决,是双方的共同立场。为此,何谓“适当方式和可行途径”是现阶段两岸应共同理性、务实面对的问题。
一、台湾区域经济合作战略的由来及其实践
依据世界贸易组织(WTO)统计,截止2013年7月底,全球共有575个区域贸易协议,其中379个已生效,而且近90%的区域贸易协议以FTA的形式达成。区域贸易协议的爆发性增长始于20世纪90年代。当时,乌拉圭回合谈判前景不明,欧洲一体化进程加速,这种国际地缘政治的影响,加之区域主义的多米诺效应,共同催生了90年代区域贸易协议的持续扩张。进入新世纪以来,WTO多哈回合谈判停滞不前,区域主义浪潮更加风起云涌,从而极大地刺激了全球主要经济体RTA的实践。
面对席卷全球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浪潮,21世纪以来,台湾当局有意识地加强了FTA的研议和推动工作。早在2002年,陈水扁当局召集举行的“大溪会议”便延续了2001年“经发会”“深耕台湾、布局全球”的结论,主张深化台湾经济国际化,加速推动与美国、日本及东盟各国签署FTA,强化台湾在亚太地区的经济地位。2008年台湾二次政党轮替后,上述政策得以延续。在2011年9月马英九宣布的“黄金十年”发展愿景中,“开放布局”被作为活力经济的第一项施政主轴,其目标为积极洽签经贸协议,融入区域整合,连结亚太,布局全球,并逐步创造条件并加入跨太平洋经济伙伴协议(TPP)。2012年5月20日,马英九进一步指出,“强化经济成长动能”是全面提升台湾竞争力五大支柱之一,核心在于经济环境自由化和产业结构优质化。为推动上述工作,台湾经济主管部门已将与主要贸易伙伴洽签FTA或经济合作协议列入重要施政计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