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孔立在两岸学子论坛上发言。(中评社 王秀中摄) |
中评社厦门7月10日电(记者 王秀中)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陈孔立教授在第二届两岸学子论坛的“夫子开讲”环节分析了两岸文化交往不同阶段的种种表现。他认为,加强沟通、相互理解才能化解两岸文化交往中遇到的文化休克问题。
陈孔立说,因为大陆和台湾的文化不同,两岸的文化交往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蜜月期,这一阶段两岸人民都感到很美好、很新鲜、很兴奋。第二个阶段就是沮丧阶段,给人的感觉是很混乱、很迷惘、很失望、想不通、看不惯、有敌意。而第三阶段是调适阶段。这一阶段两岸人民相互了解、理解、谅解,能够沟通合作,最后能够走到融合阶段,即互相认同。
陈孔立重点解释了蜜月阶段和沮丧阶段。对于两岸青年交往的蜜月阶段,陈孔立认为这一阶段的主体是初次交往的人和旅游者。这些人认为台湾人很有礼貌,有人情味,很温馨,乐于助人。他引用大陆作家韩寒写的一篇文章《太平洋的风》来解释这一阶段的状态。韩寒在文中说,他在台北的眼镜店配了一副眼镜,因为当天不能拿,老板送了他一副隐形眼镜。后来他的手机丢在出租车上,出租车司机也把手机送还给他。韩寒在文中得出的结论是,台湾的文化在华人的世界里,它也许不是最好的,但的确没有什么比它更好了。所以后来有很多人说,台湾最美的风景是人。而对于处于蜜月期的台湾青年来说,当他们初到上海,会觉得上海给人一种叹为观止的震撼。到了内蒙之后,很多人说从来没有想过内蒙的进步比台北还大。
但陈孔立认为蜜月阶段的保鲜期很短,两岸文化交往很快就会到沮丧期,出现文化休克的现象。他说,文化休克是跨文化研究中的术语,意思是人们会对不同的文化产生迷失、疑惑、排斥、恐惧,而文化休克是当前两岸青年交流中必须面对的问题。
陈孔立说,对于大陆青年来说,文化休克表现在台湾很多人不承认自己是中国人。因为对大陆人来说,台湾的事就是中国的事,但对大部分台湾人来说,中国大陆的事绝对是外国的事,甚至把中国大陆看成外国,甚至“敌国”。文化休克的另一个表现是台湾媒体对大陆的敌视。台湾媒体上有很多大陆的负面新闻、不客观的报道和评论,比如很多报刊评论认为陆生和陆资来台湾是抢资源、抢饭碗,服贸会冲击百万台湾劳工,认为“中国”用金钱收买台湾、“中国崛起直接冲击台湾”。文化休克的第三个表现是大陆人认为台湾亲美亲日反中。因为台湾只关注美国和日本,把美国看成主子,与日本关系亲厚,但不少人“逢中必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