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中评记者手记:爱讲中国历史的沈吕巡
http://www.CRNTT.com   2016-06-04 00:33:42


沈吕巡赶在离任前促成出版金问泗日记 资料相
 
  作为清朝抗击外国侵略的民族英雄沈葆桢的后代,沈吕巡对那段屈辱历史耿耿于怀。2011年台北故宫举办的“中华民国外交史料特展”,展出了清末到民国时期的诸多外交史料,反响很大。由沈吕巡共同主编,挑选史料,汇集成册的《百年传承,走出活路》,全面展示中国近现代史上与外国签署的条约,以及参加制定的国际宣言和公告,成为沈吕巡津津乐道的话题。

  在抗战胜利70周年之际,“美国之音”制作纪录片--《穿越1945》,反映中国抗战史,沈吕巡更是全力支持,不仅在片中频频露脸讲述历史,还出席纪录片的首映式,强调当年中国战场牵制百万日军,对二战胜利所做的贡献。

  直到离任前十天,尽管沈吕巡抱怨蔡政府命令他匆匆离职,使他无暇与各界一一话别,但他还是抓紧时间了却一番心愿:让外交老前辈金问泗记录公务与私事的20年日记重见天日。在他推动之下,《金问泗日记 1931-1952》上册终于面世,成为研究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外交的史料。

  对于追求抢眼球新闻的台湾媒体而言,沈吕巡经常“老生常谈”有时未免显得有些枯燥乏味,即便记者写了,媒体也不愿意发。更何况,在“去中国化”之风愈演愈烈的台湾,还有多少人关心中国历史,确实需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有一次,我问老沈:在台湾“去中国化”的趋势下,十年后中国抗战史在台湾还会存在吗?当时沈吕巡眼睛一瞪,大声说:“没有问题,有我这种人在!”他表示,只要有他那样的人在,不担心台湾年轻人,倒是担心大陆年轻人由于对岸没能全面反映抗战历史而不能正确了解那段历史。

  中国名门望族之后对于历史的责任感,使得沈吕巡自诩为重要史料“正统的监护人”。或许正是由于这种历史使命感,尽管“中华民国”在北京看来已经成为历史,在国际上空间也很局促,但沈吕巡还是尽可能谋求其在美国的存在感,有时难免因此生出一些风波,“双橡园升旗”和“二战纪念碑之争”就是两个例证,引来本对中国历史不感兴趣的台媒的“穷追猛打”。

  2015年元旦双橡园高调升旗,引起美方不满,也招来台湾绿营的围攻。沈吕巡不改“沈大炮”的性格,“理直气壮”地反驳,却引来台媒和评论家臧否不一。2015年9月2日,“美国二战纪念之友会”主办纪念二战结束70周年的半官方活动,首次邀请两岸代表同台。在沈吕巡争取之下,台方献的花圈上出现了青天白日徽。中国驻美使馆工作人员当场交涉未果,崔天凯最后缺席。谈起那次两岸之争,沈吕巡至今津津乐道,认为那是还了在抗战中头戴青天白日徽而战死的中国将士一个公道。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