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台湾县市长选后政局的十大动向
|
郭伟峰(香港)
|
民进党在今次的县市长选举中,惨遭“滑铁卢”之役,兵败如山倒。国民党打赢了重夺政权的三大战役中的第一役,这是明年北高市长选举,也是2008年大选的最重要的奠基之战。虽然与2008年大选的输赢还不能划上等号,但因为是次选举最后发展成了党与党的对决,构成了一党赢、一党必输的水火不容局面,所以这次的战果,势必引发台湾政局产生激烈的动荡,政治版图的重大分割,也势必引导台湾政局走向新的道路,对台湾的前途,乃至对两岸关系的发展,都有不可估量的影响作用,意义实在是极其深远的、非常重要的,已经远远超出了所谓的县市长选举层面的意涵,值得两岸及港澳海外人士深入持久地加以分析评估。
古语云:以蠡测海。如果用小小的蠡来观测浩渺的海,无疑对事物的观察是片面的。台湾的政党政治之海,任何人都只能蠡测,谁也不敢夸口看得透。以下是中国评论通讯社、中国评论月刊对台湾县市长选举结束后台湾政局十大动向的蠡测。
动向一:民进党气数已由最旺的峰顶向山腰滑落
民进党的气势一直处在上升阶段,尤其是在2000年夺得了大选胜局后,逢选必胜,势不可挡。民进党选举手段之利害,民意操弄之得心应手,令国民党等泛蓝阵营望之胆寒。可是,在今次的县市长选举中,民进党用尽最大的力量,打了一场最艰苦的选仗,仍以输盘告终,这充分说明,民进党进入了盛极而衰的新周期,整个党的气数已经由最鼎盛时期开始转入逐步下滑的阶段。观察民进党是否惨败最重要的有3个指标:一,保不住10个席位;二,丢失最大的票仓台北县;三,所谓的“民主圣地”宜兰县、嘉义县失守。现在,第一项、第二项指标都达到了,第三项也完成了一半,丢了宜兰,说明民进党已经惨败!尽管民进党的大势不可能一垮了之,衰落的道路还是漫长的,但毕竟难于更上一层楼了,上升趋势得到了有效遏制,这是今后最值得重视的政党政治现象。
动向二:国民党上升的气势不可阻挡
国民党被分裂扯上了后腿,自2000年丢失政权后,危机越来越大,尤其是在2004年再次选败后,几乎陷入一蹶不振的绝境,国民党人心惶惶,随时处于全盘崩溃的边缘。但是,百年老店国民党居然仍具有吐故纳新的功能,实在令人惊奇。国民党用直选的办法,把马英九送上政党核心地位,意想不到的结果发生了:一,国民党洗掉了陈旧形象,焕然一新,与过去的黑金政治划清界限。二,国民党注入了清新活力,马英九的清廉、公正、活力形象与国民党的新形象划上等号。台湾民众对一个崭新的国民党重新寄托希望,这是多少年来未见的新气象、新民意。没有了旧包袱、旧沉屙的国民党,上升气势猛然而起,今次选举结果是一次重大验证,说明国民党上升的气势刚刚开始,展望未来,气势如虹,势不可挡。
动向三:马英九的泛蓝新共主地位已确立
长期以来,对于马英九的形象大家公认是一流的,但是对于他是否具有政治魄力,却是见仁见智,担心他软弱,无法与极之凶悍的民进党拼选举,几乎成为台湾有识之士的共识。但是,马英九在这次选战中,越战越勇,几乎以一人敌一党,勇气可嘉。最后敢破釜沉舟,宣布不过半即辞职,无畏精神,令人震惊。通过最后演变成为国民党与民进党党与党对决的此役,马英九不仅击败了民进党,也夺得了泛蓝新共主的地位,自信心将大大加强,对今后团结党内各种力量,冲刺2008年大位,重新夺回政权,有积极作用。通过这次大战,马英九从战场的大将,将跃升为具有宏图大略的元帅,运筹帷幄,更具战略眼光。
动向四:民进党将陷入重新洗牌乱局
最痛苦者莫过于民进党,因为多位“天王”级人马,把这次的地方选举与个人的政治前途捆绑在一起,苏贞昌尤甚,在完全没有把握的状况下,喊出不到10席或者台北县失守即辞职的豪言壮语来,现在结果出来,只好黯然下台,致使他今后在政坛也进退维谷,受到重伤,前途莫测。民进党高层非以全党利益为重,所以产生了勾心斗角的混乱局面,最典型的莫过吕秀莲,风言风语,尽说些令绿营丧气的怪话,但很多话都是矛头指向其他“天王”的。陈水扁最后见选情不妙,唯恐选后成为众矢之的,立即将谢长廷推出“斩首”,指高捷弊案是谢的事,与己无关。这些矛盾,选后将进一步爆发,不斗一个水落石出,谁也咽不下这口气。所以,可以肯定,民进党的内乱即将开始,内部要产生共识何其难哉,要求重新洗牌的呼声难于遏止!
动向五:民进党对陈水扁秋后算账阵势将摆开
这一次选战,是党对党的决战,也是马英九与陈水扁的决斗,很不幸,竭尽全力的陈水扁已倒在了马英九的剑下,败兵之将,何复言勇!陈水扁在绿营的威信,一落千丈,号令诸侯的气概,今生不再有了。而且,美国等国际舆论普遍认为今次所投的是民众是否信任陈水扁的票,结果显然是不信任的。所以,陈水扁只能尽快考虑交权事宜,否则,绿营动荡不能息止,直接危害2006年的北高市长选举。当然,陈水扁的个性,不是善罢甘休者,而是越斗越勇者,要他退出权位是不可能的,他一定会继续抓住大权,可惜,众叛亲离的局面不以他的意志为转移,所以,跛脚是一定的事实,而且是大跛脚,是一个时代的终结。台湾媒体称,今次民进党之败,败在陈水扁失言、失德、失信、失政,吕秀莲为此提出了“选后政局发展四部曲”,民进党各个派别将高喊检讨口号,对陈水扁秋后算账的阵势将迅速摆开。
动向六:民进党新生代将奋起夺权
种种迹象表明,选举的结果对民进党的第二代打击沉重,领导集体中多人瘫痪是趋势,许多属于第二代和二代半的县市长候选人,也就是民进党的顶梁柱,因为败选,政治前景堪忧。第二代的鼎盛时期将要过去,第三代崛起的机遇提早来临。在选举前期,以第三代代表人物罗文嘉为首推出的“新民进党运动”主张,其实就是第三代的集体宣言。选举结果更加证明,如果民进党不实行改革,不接受“新民进党运动”的最新主张,今后会更加被动,2008年丢失政权的可能性就更加大。民进党要持续执政,不能只寄望在第二代,务必争取第三代的支持。而第三代借势而上,夺取民进党的部分领导权力,势也不可挡。因之,对第三代代表人物罗文嘉落选后的去向、动向,以及对在1990年“野百合运动”以及前后时期进入政坛的民进党“学运世代”人物的未来走向,都非常需要关注。
动向七:弊案将进一步困扰泛绿阵营
在今次选举中,导致民进党的政治声誉整体滑落的最重要原因之一,是因为高捷弊案的大曝光。民进党因此噩梦缠身,无法摆脱。后来,民进党用“以弊制弊”的诡异选举方式来回击,但是结果并未见大效。因为民进党是执政党,是有能力造大弊案的一方,国民党是在野党,就算作弊,也大不到哪去。民进党原来有意用“拉法叶案”来回击,但是最后也没有敢打开,说明其中之复杂性,未必不能反过来伤害民进党。就算打开,与今天的以马英九为首的国民党关系也不大。所以,选后民进党面临着来自各界要求彻底处理弊案的巨大压力,肯定要受到深度困扰。如果难于带到止损点,弊案继续发酵,必将影响到明年的北高两市市长选举,乃至2008年大选,置民进党于更加不利地位。还有,民进党今次的“以弊制弊”的选举策略彻底失败,说明民众对民进党的弊习抱有极大的厌恶感,台湾的民意有可能因此发生重大的变化,直接影响未来的选举政治。
动向八:明年北高市长选举国民党已占据主动地位
2006年台湾又将面临台北市、高雄市的市长选举,蓝与绿双方更将拼死一搏。国民党期盼继续赢。民进党再也输不起。但是形势对民进党完全不利。首先,国民党与社会各界继续推动深入调查高捷弊案的活动,可能导致整个的民进党高雄势力瘫痪,使民进党伤得更重,对卫护高雄市长席位大为不利。其次,泛蓝各派已唯马首是瞻,泛蓝阵营一定有良好的磨合,分立没有可能,加之马英九无人可比的巨大号召力,台北市长席位可保。处于劣势地位的绿营,绝地大反攻,无所不用其极,是一定的。选举手段的残酷,可以想象。
动向九:民进党一定会调整有关政策
由此可知,民进党的各种政策一定会开始调整,对今后各种各样的政策调整,究竟内容如何?不需要过多的猜测。方向如何?则需要评估。有几个假设不知是否可以成立?民进党的政策调整方向是:一,继续向有利民进党长期执政方向调整。二,加大力度向打赢北高市长选战方向调整。三,考虑向阻击国民党气势发展方向调整。如果这几个方向是可能的,就意味着民进党的政策调整有可能更加走向极端,对台湾社会的矛盾对立会增添更多不明朗因素。如此,台湾社会将更趋政治化、台湾政局更趋复杂化。
动向十:两岸关系存在更大的变数
两岸关系政策,就是首当其冲要受到影响的政策。如果民进党认识到了国民党在今后的选举中,两岸关系已经不是负担,而是国民党的资产时,民进党会否考虑争夺或者平分这份宝贵的资产。如果从这良性角度考虑,民进党调整两岸政策,大幅放宽各种限制,如开放大陆民众来台旅游观光等,也未必不可能。但如果民进党反其道而思之,以为在两岸之间制造对立,更能够团结支持者,更容易打击对手国民党,那么,紧缩大陆政策,甚至不惜抛出具有爆炸性争议的“宪改”话题,以刺激大陆的神经,制造两岸紧张气氛,以利重夺话语权,转移弊案压力,那么在2008年之前,两岸关系就不明朗了。但是很有可能民进党决策者走中间路线,作平衡互动,两岸关系就有可能在比较平稳的发展势头上,实现有效的、一定限度上的突破。当然,最重要的是民意,如果民众决意要推动两岸关系发展,又有何政治力量挡得住呢!又有何政治力量敢不顺应时代大潮流呢!
民意潮流,浩浩荡荡,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完)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