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焦点专题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 
郭震远:反文化台独是两岸文化交流全新任务

http://www.CRNTT.com   2016-11-28 00:03:14  


 
  蔡执政后两岸的新对抗,与李、扁执政时期的两岸对抗本质一样,都是严重的统“独”对抗。所以,蔡执政,两岸交流必将严重下滑。蔡置台湾经济发展需要和台湾民众福祉于不顾,以建立“不依靠大陆的新经济”为名,企图通过“重新审议”已签订的相关协议,推动“新南向政策”,争取加入TPP和RCEP等举措,对两岸经贸交流加以控制。由此可以预判,蔡必将与其在台湾岛内大搞“文化台独”密切配合,着手强化对两岸文化交流的控制、限制。不仅两岸文化交流的机制化进程必将完全中止,而且对于几年来持续的民间、自发的文化交流,也将予以强力限制。所以,两岸文化交流进程必将严重受阻,而进入一个低潮期。

  2.蔡当局刻意强化两岸文化交流的“两国性”,不断弱化两岸文化交流的“两岸性”

  笔者在“面对重要历史节点,深化两岸文化交流”(见《中国评论》月刊2016年2月号)一文中,明确提出,“两岸文化交流不是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而是同一文化内部的交流。”在六十多年来,两岸一直认同同属一个中国的前提下,两岸文化交流就是两岸之间的文化交流。两岸文化交流的“两岸性”,是对这一交流的定位,是其最基本的属性。两岸文化交流的规则、规范,都必须、也只能依据两岸交流的“两岸性”确定,才能保证这一交流持续、健康地推进。

  蔡是所谓的“理念型台独分子”,她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参与炮制并始终坚持的“两国论”,就是她的“台独”理念。“两国论”的要害是,认为大陆与台湾是“互不隶属的两个不同国家”。因此,她一贯主张按所谓“国际规则”处理两岸交流,即须以“国与国”的关系来定位两岸关系,并据此确定两岸交流的规则、规范。对于两岸经贸交流即这样处理,蔡一直企图按“国际规则”审议、修改ECFA。对于包括两岸文化交流在内的,两岸其他领域的交流也是如此。所谓的按“国与国”关系处理两岸交流,将集中于公权力控制的交流部分,即交流的机制化部分。目前,不同领域的两岸交流的机制化程度差别很大。例如,两岸经贸交流通过已签署的23项协议,可认为已经基本实现机制化,但实际上很不巩固,民进党一直扬言要以“国际标准重新审议”这些协议;两岸文化交流没有任何协议,机制化进程完全没有进展,蔡必将以“国与国”关系予以定位。蔡强调以“国际标准”制定、审议两岸交流的协议,实际是民进党惯用的“一箭双雕”策略:如大陆拒绝,则正好中断两岸交流的机制化进程;如大陆接受,则正好把两岸关系定位,由“两岸”改变为“两国”,从而实现两岸交流“两国化”。

  蔡执政以来,对于两岸文化交流的“两国化”,已经开始有所动作。7月26日,520后蔡任命的“台独”分子、台湾“国史馆”负责人突然宣布,停止大陆及港澳相关学者前往该馆查阅档案。除宣称“依法”仅对“中华民国”国民开放外,还扬言对于以后是否对大陆、港澳学者开放,须按“平等互惠”原则,实际就是按“国际原则”谈判。虽然这一事件只是两岸文化交流中不甚重大的事件,但见微知着,已经很清楚地表现出,蔡当局在两岸文化交流中,刻意强化这一交流的“两国性”的动向。可以预料,很快将会有更多类似事件发生。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