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焦点专题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邓聿文:安倍从强硬立场后退的真实原因

http://www.CRNTT.com   2014-11-11 10:25:06  


 
  两国关系的恶化,虽然有许多偶发因素,但根源在于两国的结构性矛盾。简单地说,双方都要成为“正常国家”。中国借着崛起态势,要恢复历史上在东亚的主导地位;日本则要摆脱战后体制的束缚,成为一个政治大国。对于这种结构矛盾,双方都有一个调整和适应过程。不过,相对来说,日本可能更艰难一点。因为虽然中国在大部分历史时期都领先于日本,但现实是,中国自近代以后就落后于日本,一度这个发展差距越拉越大。在这100多年里,日本建立起了对中国巨大的心理优势,几乎涵盖所有方面。可是到2010年,中国的经济总量突然间就超越了日本,并在短短四年间,中国的GDP就相当于日本的1.9倍。随着经济崛起而来的是军事的快速发展以及民族主义的复苏。昔日的“东亚病夫”眼看就要重新成为东亚霸主,日本国民是很难接受这一现实的。借着美国重返东亚,日本整体上也出现了右倾主义,要求突破和平宪法,重新武装日本以抗衡中国,这种国民心理和思潮在日本舆论和政坛占据主导地位,最终导致日本政府在钓鱼岛和历史问题上向中国发难,刺激中国民意反转。

  现在两国政府达成四项原则共识,总算是在历史关键时刻,恢复了理性:意识到再这样对抗下去,将会两败俱伤,因而各退一步。但相对来说,应该是日本让步大一点。早前,日媒曾传出安倍为APEC中日首脑会晤定下三点主张,(1)钓鱼岛是日本固有领土;(2)但已知晓中国有自己的主张;(3)力争花时间通过对话解决问题。从四项原则共识来看,核心问题还是关于钓鱼岛的。四项原则共识首次用了中方的“钓鱼岛”一词,并且认为钓鱼岛存在争议。虽然钓鱼岛存在争议似乎不等于钓鱼岛主权存在争议,但在中方看来,它其实就是钓鱼岛主权存在争议的意思,只不过在文件中这样表述,可能是出于方便安倍政府对国民解释的考虑。

  对比三点主张,安倍政府这次不但不再坚持钓鱼岛是日本固有领土这个说法,而且也没使用“尖阁诸岛”这个日本称呼,在双方政治文件中承认存在争议,也打破了日本长期坚持的不存在主权争议的立场。如果按照日本的三点主张与中方会谈,不但中国不可能答应,根本反映日本毫无诚意。因此,四项原则共识的达成,可视为日本从原先的强硬立场后退,这个让步其实还是有些大的。

  安倍政府之所以有这个后退,原因自然是日本有求于中国。一段时间来,安倍为谋求同习近平会晤,想了很多办法。从常理看,既然某人有求于人,当然在事关他们的问题上,求人者要先让步,这也符合逻辑。现在的问题是,安倍为什么急于同习近平会面。深层原因恐怕还在于两国长期的高强度对抗,对日本失要大于得。在中国崛起背景下,日中交恶一个直接后果是日本不可能继续分享中国崛起成果,而且长期为自己树立一个假想敌,对日本安全也是一大威胁,不利于日本的长远发展和整体国家利益。日本前不久借助日中对抗已经完成了自卫队的海外集体解禁权这一重要任务,没必要继续对抗下去。另一方面,背后也有美国因素。美国虽然希望中日适度紧张,但并不愿看到两国擦抢走火,否则,就会把美国拖下水。当然,在APEC会议上达成共识,也与安倍政府的民意下降有关。安倍近来遭遇到了其执政以来的最大信任危机,连续发生内阁高官辞职事件,这使得安倍急于在外交领域有所建树,而僵化的日中关系就是一个最好的突破口。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