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焦点新闻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 
中评智库:叙事学与中美贸易争端

http://www.CRNTT.com   2022-04-09 00:02:40  


 
  四、讨论

  语言不是中立的,语言背后总是充斥着交际者的语用意图(Bakhtin,1981),立场建构恰好能反映语言基于交互主观性的意义协商(Wang,2019)。由于文本所共建的立场结盟祇会部分达成结盟趋同,并由此引申出不同的立场结盟类型(Agha,2007),而交际者的立场结盟的类型可以反映交际者建构立场的心理认知架构(Agha,2011)。立场结盟的意义与Goffman(1959)提出的互动交际中自我呈现概念密切相关,立场结盟的建构,通常需要考虑交际对象及他者的观感。祇有准确识别交际主体的语用意图才能进而判定交际主体的结盟趋同或结盟趋异行为。同时,话语的最初刺激是说话人的意图(沈家煊,1988),语言使用是受规则制约的有意图行为(Searle,1969)。中方贸易话语的初衷是消除贸易分歧,恢复正常的经贸关系,因此要识别贸易话语中显性趋异结盟而实为隐性趋同结盟的部分。

  通常情况下,从西方学界的语用机制看,一般认为交际主体一方基于交互主观性对另一方的对立立场行为进行消极评价就形成了结盟趋异(Wang,2019),对另一方立场的积极评判就形成了结盟趋同。从语义上看,道义立场的言语行为包含一些经典文字,在体现民族自信的同时也可能会因为文化的异质因素让美国和其他国家的读者感到不解。从句式看,道义立场的言语行为,有一部分主句之外还附带条件小句和原因阐释等,降低言语行为的施为性,体现中国政府希望和平化解矛盾的语用意识。道义失范会导致体系变迁,如周朝灭亡(王日华,2009),白皮书文本道义立场的主位视角能否得到美国的认可和接受是道义立场建构是否成功的衡量标准之一,应考虑到两国的立场定位不同、文化历史不同、话语权地位不同等诸多因素,降低主、客位解读的差异。

  此外,立场建构本身就反映了立场所预设的社会文化价值体系(Du Bois,2007)以及其所蕴含的社会价值、信念、类别(Haddington,2004)。中国在道义立场,以主位视角和文化价值对美国违背多层道义规约的行为发出批评、指责以及禁止、威胁等不礼貌言语行为,分别违背了美国的“积极面子”和“消极面子”(Brown & Levinson,1987),但在中方政府看来其本质是为了建构、维持2011年《中美联合声明》中互相尊重、互利共赢的合作伙伴关系。亲密关系的主体通常能默认并允许彼此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分歧,在友好伙伴关系或亲密关系中交际主体相对容易并接受来自对方的否定、批评等消极言语行为,但祇有当交际主体双方都认为彼此之间的关系确实足够亲密的时候才能接纳来自对方的批判(Svennevig,1999)。显然,在中美贸易纠纷持续的现阶段,美国并没有将中国视为亲密伙伴,中方隐性立场结盟话语难以被认同和接受。实现语用目的的关键在于让美国理解并认同中国的道义取向,引导美方正确解读中方政府强势话语的“惯习”(Bourdieu,1977)。

  五、结论

  语言是一个与世界相对照的符号系统,用于“刻画”世界,传递真实世界的相关信息,提供有关真伪的命题内容(Austin,1962)。本文通过梳理学界对立场分析框架的基础上提出国家立场及国家道义立场之元语用分析框架,从定位、评判和结盟三个维度探讨贸易纠纷话语的道义立场建构,发现中国道义立场建构的身份视点和评判的道义规约具有浓厚中国文化特质。因此,如何让美国或其他受众能正确解读贸易纠纷话语背后所蕴含的跨文化元语用意识是建构国家立场的关键。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