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焦点新闻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中国经济如何挣脱流动性陷阱束缚

http://www.CRNTT.com   2014-06-14 11:05:47  


  中评社北京6月14日讯/1992年,中共十四大首次明确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994年,价格改革闯关成功,财税体制改革开始起步。1998年,商业银行市场化改革启动。至此,中国宏观调控体系的雏形基本形成。

  上海证券报发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范建军文章表示,由于中国宏观调控开展的时间比较短,无论是在理论上、制度上还是统计数据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都尚未为宏观调控做好充分的准备。单就统计数据而言,目前至少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缺陷。

  统计数据存在三方面缺陷

  文章分析,首先,缺乏一个能够全面客观反映实体经济物价水平的月度价格指数。欧美国家通常用CPI指数(消费者物价指数)作为反映经济总体价格水平的月度指数,但是,CPI指数却不适用于中国。原因是:在欧美发达国家,居民消费占GDP的比重通常接近70%,因此,其CPI指数能很好地反映整个实体经济的价格变动情况;而在中国,由于居民消费仅占GDP的36%左右,因此,其本身并不能客观反映中国实体经济价格水平的真实变动情况——占比接近40%的工业品价格变动就无法在CPI指数中得到有效反映。另外,在中国消费品中,对CPI指数影响最大的是食品(占GDP的比重不足10%)——食品价格的涨幅通常高于非食品价格的涨幅。究其原因,主要是农业部门的产出效率低于工业、建筑业和服务业等部门所致,这意味着因食品价格的结构性上涨而导致的CPI指数上涨与货币供应量(名义总需求)的多寡无关,因此,不能将中国CPI指数的结构性上涨说成是“结构性通胀”。经济学也没有所谓的“结构性通胀”之说。

  有鉴于此,和中国经济结构较为接近的印度选用的是批发价格指数(WPI)而非消费物价指数(CPI),作为衡量其国内通货膨胀水平的监测指标。印度的CPI指数只用来反映其农村和城镇居民的生存状况。因此,国家统计部门可考虑重新设计一套能够全面反映中国物价变动情况的月度价格指数,作为管理层制定短期宏观调控政策的价格参考指标。

  其次,中国在名义总需求监测指标的选择和统计口径设计方面,存在很大的认识误区。各国通常选用广义货币M2作为名义总需求的直接监测指标,它通常包括记账货币(银行存款,约占总量的95%)和现金货币(约占5%)两部分。在中国,由于60%以上的银行存款是期限超过3个月的定期存款(而在欧美发达国家,期限超过3个月的定期存款数量几乎为零),它们通常是作为金融资产而非货币被存款人持有,其流动性甚至不如企业债券。因此,在进行货币统计时,本应将它们从现有货币统计口径中剔除,或者视其流动性大小分别赋予数量不等的、小于1的统计权重。但是,由于中国货币统计基本上是照搬IMF的统计方法(实际是照搬美国的统计方法),将所有银行存款,不论定期还是活期,期限长还是短,一律按相同权重计入M2,结果导致中国广义货币数量显得过于庞大,以致误导央行的货币政策操作。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