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房价顺应经济转轨必然也必须调整

http://www.CRNTT.com   2014-06-22 08:28:04  


 
  2.房价已经处于高位

  一是相对收入房价偏高。由于近十年来房地产价格的快速上涨,当前房价收入比快速提高而达到相对高位,按人均居住面积的房屋总价与人均收入相比,绝大多数城市远远超过10,甚至不少城市已经超过20,即使考虑到中国居民的福利收入,房价收入比也至少在10以上,购房透支了居民若干年的支付能力,被戏称为“把市场玩死了”。

  二是绝对房价堪比国际大都市。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的房价已经接近或达到香港、东京乃至伦敦、纽约的水平,长期看中国大都市的房价不可能长期高于国际大都市的水平。

  三是房价租金比偏高。在快速城镇化阶段,房价租金比一定程度的偏高是可以理解和解释,这是建立在未来两者逐步趋近,终值将会相同的基础上的。目前看,中国房价月租金比基本已经超过500,折合租金年收益率为2.4%,在某些城市租金年收益率仅为1%左右,相当于房价月租金比为1000以上。并且房价租金比偏高已经持续了很长时间,在相对房价和绝对房价均处于高位时,房价调整将成为一种趋势。

  3.供求关系逐步逆转

  根据统计局公布数据,1999-2013年全国住宅竣工面积为224亿平方米。全国住宅竣工面积包括农村住宅竣工和城镇住宅竣工两部分,国家统计局没有给出城镇和乡村住宅构成,但是可以根据城镇住宅投资占全社会住宅投资的比重推算,城镇住宅竣工面积至少在180亿平方米以上。按常住城镇人口计算人均住宅建筑面积24.7平方米,按户籍人口计算约为36平方米,仅城镇新建住宅面积就已经超出全国城镇人均住宅面积。

  由此可见,中国城镇人均住房面积的城镇人口口径是按常住人口计算的,根据国家统计局《2013年农民工调查报告》数据,绝大多数农民工特别是建筑工人通常住在简易的工棚里,而且报道城市低收入特别是年轻群体“群租”的情况也较多,这说明这些人群是没有城镇住房的。这说明中国城镇住房存在结构性过剩,进而也可以判断中国住房产权分布状况是极不平均的,部分人群拥有的住房或面积远远超过了平均状况。可以得出结论,在投资需求被限制的情况下,未来的购房需求主要集中在常住城镇的较低收入群体,他们的购买能力不能支撑这样高的房价水平。

  4.城镇化由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

  前10年,中国城镇化速度平均为1.35%,在中国历史上这样城镇化速度和跨度空前绝后,远远高于发达经济体曾经的城镇化速度。快速城镇化能够降低房地产的资本化率,在租金一定的情况下抬高房价水平。部分学者估算中国已经达到70-75%的工业化率,2014年以后中国即将进入后工业化阶段,工业化带动城镇化的动力已经不复存在。

  同时,中国就业人口增速从2005年开始快速放缓,近年来几乎保持零增长水平,可以判断中国城镇化由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是必然趋势。今后的城镇化主要从两部分人口市民化入手,一部分是非户籍常住人口,主要是农民工及其家属的市民化问题;另一部分是新增城镇居民的市民化问题。

  2013年中国城镇非户籍常住人口接近3亿人。农民工中在城镇购房的人数占比仅为0.6%,在城市独自租赁居住的占比为13.5%,合租居住的为19.7%,合计33.8%。其他农民工基本居住在单位集体宿舍、单位工棚和经营场所。这就是说明这部分人口市民化的保障居住需求十分巨大,按一半家庭需要保障住房计算,至少需要1.3亿套保障住房。

  如果10年消化这部分人口的住房保障,每年需要1300万套。扣除城镇自然增长人口,新增城镇人口按80%需要住房需求计算,每年至少需要600万套住房,其中很大一部分需要保障居住。城镇化方式转变必然带来住房需求结构的调整,这种调整有利于房价的合理回归。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