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赵灵敏:中国官民矛盾何以激化?

http://www.CRNTT.com   2013-06-03 12:07:36  


  中评社北京6月3日讯/新加坡联合早报今天登载赵灵敏的文章《官民矛盾何以激化?》,文章说,官民矛盾是目前中国最突出的矛盾,也是仇官情绪、拆迁血案、群体性事件等一系列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的根源;驯服权力和赋权于民,是缓解官民矛盾的一体两面。详论如下:
    
  任何对中国近年来的政治和社会变迁有所了解的人,都一定会同意这样的判断:官民矛盾是目前中国最突出的矛盾,也是仇官情绪、拆迁血案、群体性事件等一系列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的根源。

  事实上,官民矛盾并不是什么中国特色。在世界上,凡是没有实现民主法治的社会都存在这种矛盾。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上,延绵不绝的也并不是官方所宣扬的奴隶和奴隶主、农民和地主之间的矛盾,而同样是官民矛盾。只是那时的官员多出身科举考试,其产生的合法性比较充分;再加上儒家“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教化,软化了很多人的抗争意识。但即便如此,农民起义和周期性的王朝更替仍不可避免。

  到了今天,中国老百姓早已不相信孔子及儒家,也没有几个人会相信自己的不幸是命该如此;官员的任命制早已让人们的敬畏感荡然无存;互联网革命和民主法治意识的普及,更让很多人对社会现状感到愤怒和不耐烦。官僚体制对时代的变迁却反应迟钝,不受约束的权力带来的优越感和对国家机器的迷信,使许多体制中人相信现有的一切会永远延续下去。这两方面的严重对立,使得官民矛盾愈演愈烈。

  于是乎,人们对官方的一切行为和说辞都持怀疑和否定的态度,导致“阴谋论”盛行,也就是所谓的“宁信民间谣言,不信官方真相”;官员这个群体更被贴上了“道貌岸然”、“道德败坏”等标签,被普遍同特权、贪污受贿、官商勾结、包二奶、欺压良善等丑恶行为联系在一起;官员和老百姓发生纠纷,人们会先入为主地认定官员有错;如果是两个官员之间的纠纷,那就是“黑吃黑”,谁也不值得同情;如果官员或其家属遭遇了不幸,大部分人的第一反应是“活该”和幸灾乐祸。

  在这其中,当然有不理性的成分,有暴民和冷血的因素在。但归根到底,官员的所作所为,为这种带有偏执色彩的意识注入了充足的养料。当官员无所顾忌的霸道行为随处可见时,当地方政府在发展主义冲动下,变成与民争利的掠夺型政府,你就很难指望民众的理性和冷静。当非恶性后果无以引起上级部门介入与干预时,把事情闹大就成了理性选择。官方的危机处理方式是能捂就捂,能瞒就瞒,能压就压,只求事件尽快过去,而不注重对危机的修复,更缺乏制度层面的纠偏纠错与自我更新。因此,同样的事情一而再地出现,同样的过程一而再地重复,现有体制已经基本失去了纠错能力。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