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港澳论语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 
中评月刊:绿刻意挑拨“仇中”情绪

http://www.CRNTT.com   2024-08-12 00:06:48  


 
  最后,“仇中”情绪严重损害两岸民众的认识和感情,最终可能导致双方民意的对决。近年来,部分台湾民众由“仇中”情绪所做出的种种行为已经导致大陆民众对“台湾最美的风景是人”的感觉在逐渐消失,加上“独派”媒体不断散播“仇中”言论、激化两岸民众的对立,最终可能迫使大陆民众产生“仇台”情绪。至于近年来赴台陆客的急遽减少,有人归咎于大陆政府的限制,但事实上,部分台湾民众“仇中”极端言论激发了许多大陆民众的反感及反弹,这才是许多大陆民众不愿赴台的主因。换言之,蔡英文当局“完全执政”的政治优势大大增强“独派”势力的政治企图心,势必不断强化脱离“两岸命运共同体”的政治动作,包括在“修宪”、历史、教育以及对外等诸领域全面推行“去中国化”的动作,尤其是异己化的文化教育活动,“这些当然会进一步加剧两岸民意的‘对抗’与‘冲撞’,两岸民意对抗的结果,不仅对双方的政策产生重大的牵制与影响,更促使两岸‘仇中’与‘反独’的民意冲撞、敌意上升。”⑱

  综上所述,民进党当局以及亲绿媒体处心积虑地煽动两岸间的敌视与仇恨,不仅加剧台湾内部越来越对立的社会情绪,也让大陆看到台湾“去中国化”行动的疯狂,进而认定台湾内部的“独派”声势已经势不可挡,从而增加两岸冲突的机率。事实上,部分台湾民众的“仇中”民粹情绪已经激起大陆民众强烈的反弹,对台湾的好感逐步被负面观感所取代,原本的“反独”情绪逐步演变成“反台”情绪,开始对来自台湾的人与事进行放大检视,并发动网络上的严苛审查,要求当事人表态。许多台湾艺人及在陆台商,面对这些压力不得不进行政治表态,以求获得大陆民众的谅解,如吴宝春“中国人”风波等。这些信息传回台湾,又挑起台湾内部的新一轮敌对情绪,认为这又是大陆打压台湾的表现,形成一次又一次的民粹恶性循环。这种态势如果无法得以有效的制止,其后果真的很令人忧心。

               四、结语

  面对两岸实力对比失衡的现状以及两岸终将统一的趋势,部分台湾民众表现出极大的不适应甚至是极端的排斥,试图通过“仇中”情绪这一心理防御机制把“中国台湾”和“两岸统一”排除在其意识之外,来否认“台湾属于中国”的事实。究其原因,民进党等绿营势力的刻意炒作、亲绿媒体的恣意煽动等已经导致部分台湾民众坚决拒绝认同自己是中国人,这已诱发出一种对抗性、充满敌意的心理防御机制。针对部分台湾民众的“仇中”情绪,首先,我们需在两岸问题上保持战略定力。尤其面对“台独”势力的挑衅,更应有足够的耐心,以真诚、包容与同胞之爱拥抱台湾社会,以增强能够替代仇恨情感的信任感,进而消除部分台湾民众的顾虑、疏离感及敌意。其次,持续推动和深化两岸民间社会的相互瞭解、理解与合作。消弭部分台湾民众因认知偏差而对大陆产生莫名其妙的敌意,需要两岸民众特别是青年面对面、更深入的交流与沟通,增加合作及共同生活的体验。“具有共同目标的合作活动容易激活初级神经系统的潜意识机制,其作用在于消除敌我分明的划分”。⑲最后,进一步深化两岸融合发展。例如大陆持续出台惠台政策,竭尽全力改善台湾民众在大陆的生活、工作与学习环境。从长远效果来看,这将有助于两岸的紧密融合,并通过长期融合逐步走向两岸统一。总之,在高度关注与重视“台独”在岛内的影响性和危害性的同时,我们仍然需要充分理解台湾民众面对祖国大陆时的敏感心理,以更细腻的做法逐渐化解部分台湾民众的“仇中”情绪,以更有成效的途径化解两岸敌对情绪,进而消解台湾社会的“惧统”情结,以期最终扭转台湾社会的“拒统”趋势。

  基金项目:2021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国际汉语教材中中国国家形象的话语建构研究”(21YJA740008)。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