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港澳论语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怎样看中国经济新常态

http://www.CRNTT.com   2014-10-23 09:44:33  


 
  经济速度:由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

  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显着标志就是经济增速开始放缓,经济发展由过去的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这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普遍规律,同时也是经济结构再平衡的最佳时间窗口。譬如日本,在上世纪50—60年代,曾经经历了长达20年的高速增长,年均增速接近9%;但在1973年世界石油危机以后,经济增速就开始下降,70、80年代大致为4.29%,90年代以后只有0.85%。再比如中国的台湾地区,在经历了上世纪60—70年代高达10%的经济增长以后,虽然速度有所下降,但在80年代到90年代中期,仍然保持了年均7.6%的中高速增长,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降到了4.3%。

  其间,日本和中国的台湾地区,先后跨越了“中等收入陷阱”,完成了经济结构的再平衡,实现了经济的全面转型升级,顺利进入高收入国家或地区行列。所以,正如耶鲁大学高级研究员、摩根士丹利前亚洲主席史蒂芬•罗奇所言,“对中国来说,要回到过去30年两位数增长的模式,既无必要,也不现实。事实上,备受期待的中国经济再平衡已经开始,增速放缓是这一进程的自然结果”。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教授、华盛顿智库中国问题专家彼得•伯特里尔也认为,中国GDP增速放缓有利于实现经济的内部平衡。对于中国而言,GDP增速放缓出现在一个正确的时间点上。

  增长方式:由数量扩张转向质量提升

  “新常态”下,经济减速其实只是表面现象,背后反映的则是增长方式的转变问题,即由过去的数量型增长转向质量型增长。经济增长方式,本质上是指各种生产要素的投入及相互作用方式。因此,从要素配置的角度来看,经济增长可以衍生出两种不同的增长方式:一是以增加投入和扩大规模为基础,强调增长速度的增长方式;二是以提高效率为基础,强调结构优化和质量提高的经济增长方式。质量型增长包含了更为广泛和复杂的因素,内涵更加全面,不仅关注经济增长数量,更涉及经济效率、经济结构、社会福利分配及生态环境等内容,是对整体经济增长过程优劣的价值评判,是一种更为科学的发展方式。

  在经济增长方式由数量扩张转向质量提升的过程中,增长速度可能会有所下降,但发展的质量会更高、效益会更好、可持续性会更强。所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如果我们继续以往的发展方式,我们会有更高的增长率。但是,在宏观经济政策选择上,我们坚定不移推进经济结构调整,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宁可主动将增长速度降下来一些,也要从根本上解决经济长远发展问题”。“速度再快一点,非不能也,而不为也”,因为“增长必须是实实在在和没有水分的增长,是有效益、有质量、可持续的增长”。

  发展动力:由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与增长方式转变相伴而行的是发展动力的转变:数量型增长主要依靠要素和资本投入去驱动,而质量型增长则需要创新去驱动。增长方式的转变,实际上也在倒逼中国经济由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一般来说,经济增长主要受四大要素影响,即人力资源、自然资源、资本投入、创新与技术进步。通常情况下,随着资本、劳动、资源等投入要素的增加,产出也会随之而增加。但随着要素投入的不断增加,达到一定程度,或者说临界点后,收益递减规律就会发生作用,产出不但不会增加,反而会减少。这个时候,就必须以创新和技术进步来提高要素生产率,从而减缓或阻止收益递减现象,使相同的投入获得更多的产出。

  以中国为例,1998—2008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年均增速高达35.6%;2013年,则降至12.2%;2014年1至5月,仅为5.8%。这充分说明,经过了30多年的数量型增长,要素与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已经达到极限,未来的发展必须寻找新的动力,必须把发展动力转到创新与技术进步上来,让创新成为驱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