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港澳论语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中西医结合”治疗经济刺激依赖症

http://www.CRNTT.com   2014-07-05 11:24:34  


 
  如何治理实体经济刺激政策依赖症

  文章指出,经济刺激政策要以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为前提。由于经济体运行存在供求错位,实际增速可能低于潜在增长率,使得经济刺激政策成为现实需要。如果反思中国实际增速低于潜在增速原因,那么就不能不归咎于经济结构问题。

  目前,经济结构问题是当前中国实体经济增长存在下行压力的主要原因。宏观供求的相对平衡,并不能掩盖微观结构性矛盾。主要表现为房地产业非理性繁荣、产能过剩、企业部门杠杆率上升及消费增长滞后等。从理想状态出发,通过经济刺激政策,维持宏观经济一个相对稳定的增长速度,可以为结构调整创造一个相对适宜的经济金融环境。

  但多年实践已经表明,结构调整从来都不是可以主动进行的,如果没有施加外部压力,且现阶段还能基本维持,很少有企业会主动“断腕求生”。在这种情况下,一个可行的选择是“中西医疗法”,具体来说,就是以“微刺激”式中医方法固本,以“强压减”式西医手术去除“病瘤”。

  一是以“微刺激”政策确保宏观经济运行总体稳健。

  现阶段,中国经济仍需要定向的微刺激政策。虽然经济增长速度波动是经济运行的内在调整,属于正常现象,但经济变量背后往往是社会就业和社会福利的波动,影响到社会相当数量居民的基本生活状况,不能不要求政府妥善应对与处置。新一届政府上台以来,将“不跌出保证社会充分就业的增速”作为宏观调控下限,有着极为现实考虑。

  今年以来,以“微刺激”和“定向刺激”为两大主要特征的宏观经济政策,在实体经济结构调整中发挥了积极的、正向的作用。过去“大水灌秧”式的经济刺激政策中,期待中的普惠并没有出现,而是被部分企业、少数产业截留,表现为更多的社会资源流向房地产行业,造成房价过度上涨。而“微刺激”和“定向刺激”已经框定了刺激的规模和方向,有助于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事实上,近期宏观经济企稳态势进一步确立,6月份中国制造业PMI为51%,连续4个月回升,创出年内新高。

  二是以“强压减”促使产业结构加快调整。

  “强压减”是对经济运行中的结构性矛盾做的一次中等级别的“手术”,主要是去除“经济肿瘤”,防止“经济肿瘤”恶化成为“癌”。实体经济“手术”与人体“手术”一样要遭遇阵痛。以河北省压减6000万吨钢铁产能为例,预期将损失3000多亿资产,减少557亿税收,直接、间接影响60万人就业。

  中国其他领域的“强压减”都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地区生产总值,带来社会就业问题。这些都是为了宏观经济在未来继续稳健运行所付出的必然代价。事实上,就当前中国服务业加快发展的今天,由于“强压减”所引发的社会就业问题,要比上世纪90年代国有企业职工大规模下岗再就业所引发的社会成本要小得多。数据显示,虽然今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长放缓,但前4个月城镇新增就业473万人,同比还增了3万人。

  三是确保稳定有序的货币金融环境。

  货币政策能在多大程度上推动经济增长,有理论与实践的探索。但从中国情况看,过去经济增长对宽松货币政策的过度依赖,使得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紧张极为缓慢,资产价格、通货膨胀的现实与潜在威胁巨大。

  应该看到,中国庞大的货币供应总量,始终是高悬在实体经济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虽然这些年新增的货币供应量主要流向房地产行业,使得物价形势总体可控,但房价上涨也存在与物价全面上涨类似的社会财富再分配效应,需要引起高度警惕。而当前为了创造一个单位的GDP,需要新增近2个单位的货币供应量,表明了货币政策对经济产出推动作用已经非常低下。

  事实上,中国实体经济融资困难或成本高企,是产能过剩产业、僵尸企业、房地产业对社会资金的无效、低效占用,进而产生了明显的结构性资金供求错位难题。这一问题的解决,最终还是要通过实体经济结构的主动调整来消除。如果仅仅是货币供应数量的简单增加,那么仍将存在“资金截留机制”,新增的社会融资还是会流向与经济结构调整相背离的行业、产业或企业。

  四是减少与消除实体经济部门对经济刺激政策的依赖症。

  历史与实践均已经表明,经济结构调整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结构调整必然存在阵痛。只有彻底消除需要调整行业、产业、企业的政府救助希望,才有可能促使这些行业、产业、企业主动调整,否则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很可能会是一句空话。

  在当前宏观经济环境下,合理运用好现有的政策工具,对实体经济结构调整采取“中西医疗法”,在产业结构调整方面做一些“微创手术”,在“经济肌体”生长方面适当给予“微刺激”、“定向刺激”,以此努力减少经济转型阵痛,并不断增强中国内生经济增长动力。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