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港澳论语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 
任剑涛:现代国家建构的文化根基

http://www.CRNTT.com   2011-11-28 14:51:12  


 
二、现代国家归属的三种文化类型

  现代国家如何处理好国家建构当中的历史文化传统和为建构现代国家聚集文化资源的关系?为了做这个双边关系或者两者的关系而生成了三种现代国家的文化类型,哪三种现代国家文化类型?

  第一,从政教合一到政教分离,叫做是西方国家文化的类型。这个分析类型仅仅是一个分析类型,而不是源自于西方仅仅属于西方的类型,这是我们今天抗拒西方抵抗政治学最基本的假设,这个假设是最荒唐的,源自中国的玉米欧美都不能吃?这是非常荒唐的说法,因为源自于某个区域的创造在人类总体的政治文明中是可以相互借用的,这是毫无疑问的,就像启蒙运动时期,18世纪的欧洲对中国古典政治文明的借鉴是一样的。

  我们对英法德法的划分,一般认为这种划分非常粗鄙,我也认为非常粗鄙,但并非毫无道理,为什么把德法连贯在一起?因为在现代国家建构里德法的文化积淀远远不如意大利。意大利的教皇权力跟王权上千年的搏斗,和后来为现代国家聚集文化资源展开的人文主义跟神文主义的竞争,教权跟王权本身的勾心斗角,那种冲突惊心动魄,但德法为建立现代国家进行的文化聚集非常顽强。这样的一种文化建构在法国显现为对“英伦三岛”现代政治文化的积极引进,这个积极引进最大生存结果就是孟德斯鸠,孟德斯鸠写法的精神把洛克的《政府论(下编)》拿来更细致化、系统化、可行化。比如说洛克的“三权分立”是把立法权、行政权和外交权作为三权分立,孟德斯鸠说外交权是行政权力的一种,而不是独立的权力,因此修正为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由此奠立了现代“三权分立”制衡的政治文化。但法国人引进英国文化,哪怕在18世纪启蒙运动以伏尔泰挂帅对英国的现代政治文化欣喜若狂,极度欣赏,甚至仰慕崇拜,但法国人并不接受,法国人一直抗拒为现代国家建构聚集文化资源而臣服于现代政治文化的阴影中,所以法国建构现代国家始终不太成功,他想称霸世界的雄心一直没有得逞。法国的文化积淀也好,在文化积淀的政治基础结构建构里集合历史文化传统也好,因努力的方向上的障碍,法国人没有能够真正完成可以有典范意义的现代国家建构。(典范意义在19世纪是英国,20世纪是美国)

  德国怎么样?德国一建立国家时,它的历史文化传统追溯很远但非常稀薄,特别欣赏他们民族那种历史政治雄心和伟大的政治建构能力,但俾斯麦一来是通过铁和血达成德意志民族的统一,通过暴力建立国家不足以把国家正当化,正当化过程就是文化资源聚集的过程或者对历史文化传统进行现实激活的过程。于是出现了两拨人,一拨人是诗化的浪漫哲学,比如赫尔德、海涅、歌德这样一批诗人,他们为了自己民族的形成诉诸于语言与诗歌等活泼力量,使德意志民族产生高度的国家认同。这样的文学聚集力量类似于中国:活性力量有余,理性力量不足。而一旦德国人转换视角为现代国家建构聚集文化资源时,为国家进行哲学梳理时,康德有了“自由宪政”的认识,因而特别强调“人是目的”,而非手段,但康德没有在人是目的基础上建立完整的国家理论,只是强调至上的权力哲学在现代国家建构当中的核心意义,但德国里的主流是黑格尔主义,费希特对于国家建构的痛心疾首,当时德国四分五裂,容克地主集团对国家的统一根本不抱信心,所以才引导俾斯麦用铁和血推动国家的建构。这种建构的结果,在威廉皇帝时,黑格尔的基本总结是要试图建立起强大现代国家,国家必须是是在市民社会之上,为市民社会提供伦理法则一个目的性建构,国家就是目的。这种建构很厉害,也是现代落后国家要建立起自己现代国家形态最强有力的号召口号,中国今天也是如此,一说中华民族要崛起,要建立现代国家,不由自主的在1949年前把这个国家交付给国民党,在1949年后交付给共产党,但没有发现建立这样的国家不是由国家自上抽象的国家权力运作的结果,而是每个公民相互博弈,由国家来保护公民权利,建立起“Power”和“Right”,这种互动结构因此成为英国的工具性国家。德国人为建构现代国家聚集的文化资源,在最深层的政治哲学理念上,由黑格尔主义带出了一个封闭的国家哲学,因而这种国家哲学的国家主义以爱国主义显现的国家崇拜成为国家建构最深刻的价值理念,因而才会引导出后来的尼采、海德格尔、希特勒,因为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基点:崇拜国家,崇拜国家在这里不是对国家的政治判断,而是对国家的价值信念,因而德法在西方的判断里属于为国家建构聚集的文化资源失败的典型。

  为现代国家建构聚集文化资源成功的是19世纪的英国和20世纪的美国,英国人也好,美国人也好在现代文化建构的历史文化传统付出上,他们的资源是稀薄的,英国没有大的历史积累,希腊罗马文化跟他们无关,从现代国家建立来说,英国人最成功的在于为现代国家建构聚集文化资源非常成功,为什么?第一,经验主义哲学的建构在英国根深蒂固,弗兰西斯.培根对现代经验主义的科学技术发展提供了非常深厚的文化支持,由此绵延至下,到洛克的经验主义哲学,使人们通过五官感觉来认识自然世界,对象世界包括三个:自然界、生活的社会、人。人把人当作对象。这样一种建构使得英国民主在使用神法、人法这样的神人关系中世纪宪政结构以来一直延续政治领域里的经验主义路线,这个经验主义路线尽管有自然法提供一个信念基础,好像不是透彻的经验性逻辑,但自然法的信念是万千世界大化宇宙自然流行的天然公正性,这种天然公正性是我们建立现代国家有一个经验性推定的必要化信念,价值基础。在这样的基础上,英国人不断的通过权力与权力之间的博弈,不断的通过国家与社会之间的博弈,不断的通过社会组织之间的博弈,不断的付出代价,历经470年把传统的农业国家、帝制国家转变成君主立宪国家,其中当然有惊涛骇浪,但没有能够真正颠覆英国人严密的、渐进的、波澜不惊的为建立现代国家建构聚集文化资源的历史过程,1215年一直到1688年,这个过程没有中断过,不断的积累,不断的推敲,不断赋予新含义,这里面文化的聚集到最会一定会顽强建立现代国家的文化生命力。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