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港澳论语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 
《红轮》:索尔仁尼琴“生命的最爱”

http://www.CRNTT.com   2010-12-04 08:54:40  


已故俄罗斯作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索尔仁尼琴
《红轮(第一卷) 亚·索尔仁尼琴着 何茂正、胡真真等译  江苏文艺出版社2010年6月版
  中评社北京12月4日讯/近日,已故俄罗斯作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索尔仁尼琴的史诗作品《红轮》推出中文版。《红轮》共20卷,每卷2到4部,全书共计500万字。书中有几百个历史人物出场,被称为“俄罗斯百科全书”。

  有“俄罗斯的良心”、“托尔斯泰无可争议的继承者”、“永远的不同政见者”之称的索尔仁尼琴,不少作品均以其内在力量而成为经典,《红轮》更堪称其中典范。那么,《红轮》的力量感和重量感到底有几何,又源自哪里呢?

  从相对悠长的时段来审视,从相对广泛的范围来考量,每个民族的文学都有自己鲜明的性格。英国文学的贵族气,德国文学的哲学性,日本文学的轻盈感……这种气质,不能用无限丰富性、无尽可能性的所有作品来试练,但它潜隐着、执拗地存在着。由此而论,俄国文学的特质似可用“重量”来形容。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垒成一个开阔、坦荡的高原,妥斯陀耶夫斯基的作品则铸成一座高耸入云、让人不可逼视的圣塔。亚.索尔仁尼琴的《红轮》,溶入这种“重量”之中。

  2008年8月3日,索尔仁尼琴离世。《红轮》是他最后几十年中执着创作的作品。甚至有人说,生于1918年的他自1937年起已在构思这样一部大工程。《红轮》中,索尔仁尼琴描写战败俄军将领萨姆诺索夫的自杀,字数不多,却极能摇人心旌:“萨姆诺索夫感到最沉重的就是这肉躯,也仅仅是这肉躯!就是它把她拖进了重负、痛苦、忧虑、羞愧和耻辱中。要摆脱耻辱、痛苦和重负,就需要摆脱这肉躯,这才是条通向自由之路,希望之路。他顿时感到憋闷了许久的心终于深深地透了一气,颇有茅塞顿开之感。”其人,其文,引人遐想。索尔仁尼琴一生追求自由,渴望能做轻盈的思想之舞。肉躯的离开,或许最终成全了他。自由诚可贵,但追求自由的历程无不充满了“不自由”的音符。这或许也是宿命。也正由此,铸成了文学的重量。

  历史之重

  《红轮》重量的来源,首要者在历史。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