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港澳论语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警惕通胀中长期因素滋生

http://www.CRNTT.com   2010-08-24 08:07:37  


  中评社北京8月24日讯/进入8月份以来,影响中国CPI的因素更加错综复杂。一方面,随着一系列低于市场预期的经济数据的出台,美国、欧洲、日本等国纷纷调低了经济增长预期,许多经济学家以及市场人士做出美国经济要二次衰退的判断;另一方面,受俄罗斯等国持续乾旱、欧洲和美国农业主产区持续高温,以及俄罗斯政府宣布限制粮食出口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国际市场许多农产品大幅上涨。中国证券报发表山东政法学院经济管理系董意凤文章表示,进一步加强通胀预期管理是个中长期的问题。

  文章分析,首先,劳动力成本的上升、粮食价格长期的趋涨决定了应对通胀是一项中长期的任务。

  从劳动力成本的角度看,随着中国大规模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接近尾声,中国的人口高红利时代即将面临终结。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经济将面临经济学界所说的“刘易斯拐点”:即多数发展中国家要经历一个二元经济发展的过程,其突出的特征是农村劳动力的剩余为工业化提供廉价的劳动力供给,工资增长缓慢;这个过程将一直持续到劳动力从无限供给变为短缺,此时工业若要继续吸纳劳动力,就必须提高工资水平。未来劳动力成本上升将成为长期现象,这必然会带来成本拉动型的通胀。从粮价角度看,全球粮食需求逐渐大于供给将是中长期趋势,粮价总水平中长期将呈上涨趋势。从粮食的需求看,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口粮,二是饲料,三是工业。从口粮角度看,随着各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口粮的需求增幅将逐渐趋缓,甚至下降;从饲料角度看,随着各国居民饮食结构的升级,对于肉类食品的消费将逐步增长,从而带来动物饲料行业对于粮食的巨大需求,原因就在于吃1斤猪肉相当于消耗6斤粮食、吃1斤牛肉相当于消耗13斤粮食,这将对冲并远远超过口粮需求的下降;从工业角度看,随着全球能源价格的上涨,生物质燃料的推广将进一步加大对粮食的需求。从粮食的供给看,一方面,土地的稀缺性决定了耕地面积的有限,另一方面,自然条件的多变造成粮食生产的局部不平衡,甚至会导致全球性的粮食危机。粮食供给、需求的情况决定了从中长期看,粮食价格总水平将呈现中长期的上涨趋势。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