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港澳论语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 第14页 第15页 第16页 第17页 第18页 第19页 第20页 】 
我的“右派”经历

http://www.CRNTT.com   2010-08-09 12:50:14  


 
  我以为,图书馆绝大部分图书已经烧掉,不会有人来借阅了。想不到,第二天中午我打饭回来,已经有十几个人在门口等候,主要是大院里边的人。这些摘帽右派,还有几个以前的地、市级领导干部,这些人在劳教农场这种特殊环境里,特别需要“精神食粮”,他们每天在干活、吃饭、睡觉之外,在精神上总需要充实一点东西。图书馆里书虽少,总还有百十来本,特别是这里有几种报纸和刊物,都是党报党刊,从中可以知道当前的形势和党的政策,而这是人们最为关心的。“文化大革命”开始以后,形势的发展令人迷惑不解。这些人都是经过反右的,其中不少人因为给党的领导提意见,有的只是对支部书记甚至某个党员提出意见,就被认为是反党,划成右派。而现在彻底翻了个过儿,各级党的领导却成了造反的对象,“革命小将”们冲击党政机关、批斗领导干部成了“革命行动”,而且层次越来越高,范围越来越大。为什么这许许多多为革命出生入死奋斗了几十年的老革命家今天都成了资产阶级反动路线的执行者,有的被批斗,有的被打倒。这场“文化大革命”对文化的“革命”做法也令人难以理解,任何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文化。对老祖宗遗留下来的文化遗产应该批判地继承和发展。可是现在把传统文化一律视为“四旧”,很多文化典籍被焚毁,很多珍贵的文物被破坏。连新中国成立以后的文化工作也被全盘否定,都成了封、资、修的东西,文艺界成了“黑线”专政,文化部成了“帝王将相部”。几乎所有的文学家、艺术家——多数是党培养出来的,都成了黑线人物,专家、学者,包括自然科学的专家学者,有些是世界知名专家学者,除少数被中央保护的以外,都成了反动学术权威。有的被关进牛棚,有的受到残酷的批斗,有的自杀身亡,以死抗争。农场这个特殊环境,消息比较闭塞,但从报刊杂志和各种渠道流到农场的名目繁多的红卫兵小报,探亲人员在外边的耳闻目睹,还有农场的学生们响应伟大的领袖号召,到各地“搧革命之风,点革命之火”,大串连归来后眉飞色舞地讲述的他们到各地的“革命”行动,方方面面汇集的零星的信息已经够使人惊心的了。

  经常到图书馆看书看报的人都是知识分子、原国家工作人员。形势的发展和他们个人的命运息息相关,可是当前形势是如此混乱,只有一点十分明确,阶级斗争这根弦绷得越来越紧,特别是对待知识分子越来越严厉,知识分子已经沦为“臭老九”,在“贱民”当中也处于最底层。在这种情况下,大家都感到前途迷茫,对形势的激烈变化困惑不解。但彼此都不敢讲出自己的心里话,以免招来新的灾难,只能到图书馆看看党报党刊,从中了解一些信息。

  当时图书馆的事情不多,我的主要任务有两项:一个是在大院迎门的宣传牌上每天写一条最高指示,用彩色粉笔写美术体的大字;一个是参加“红海洋”的工作:在场部和各队面积比较大的墙壁上,用红漆漆成红色,再在红底上用黄漆书写“最高指示”,因为各处墙壁都漆成红色,所以叫“红海洋”。可能当时各地都在搞“红海洋”,红色油漆奇缺,有一位队长通过关系买到一批红漆,被作为热爱伟大领袖的具体表现受到表扬。当时就业人员最重要的任务是学习最高指示,除了天天读“老三篇”:《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愚公移山》以外,打饭的时候也要学习“最高指示”,方法是:负责分饭分菜的炊事员先说出一条毛主席语录的上半句,打饭打菜的人接着说出下半句。对了,打饭打菜;错了,或者说不出来,到一边“学习”,学会了再打。一个队百十多人,只有两个窗口打饭打菜,这样一“提”一“接”,要费很长的时间,而且有时炊事员提的那条语录,打饭的人不知道,答得谬误百出,令人哭笑不得。后来,大家想出了一个办法,选择一条字数最少的语录“斗私批修”,分饭分菜的炊事员说:“斗私”,打饭打菜的人接:“批修”。这样,几乎不耽误操作时间,速度大大加快了。此外,早晨和晚上还要“早请示晚汇报”,一般人是起床以后朗读几段“最高指示”;熄灯以前集体唱“大海航行靠舵手”。犯过错误或者被领导认为“思想反动”的人,还要早晚两次向毛主席“认罪”。那时候每个班都挂着毛主席像,“认罪”的人站在毛主席像前,先朗诵“最高指示”:“凡是反动的东西,你不打它就不倒。”然后承认自己的“罪恶”,向伟大领袖表示决心:深挖反动思想根源,靠拢政府,脱胎换骨,重新做人。

  当时,没有人敢于对这些做法提出异议,即使流露出一些怀疑的情绪也要受到严厉处罚。但是,人们嘴上不敢讲,不等于心里没有想法。

  一天,我刚在迎大门的宣传牌上写完“最高指示”,经常来图书馆看报的武某约我出去,说他写了份材料,叫我看看。我很奇怪,看材料在图书馆里不是更好吗,为什么要到野地去?他说:“图书馆里时常有人来,还是出去的好。我有些想法也想和你单独谈谈。”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 第14页 第15页 第16页 第17页 第18页 第19页 第20页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