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港澳论语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 
张亚中:我的两岸统合七大梦想

http://www.CRNTT.com   2009-04-20 00:15:41  


和平发展,共织理想。
 
  (六)国际参与

  如前所述,两岸认同的开始转折与断裂就是起因于1993年李登辉先生推动重返联合国开始。众所周知,无论是“重返”、“参与”或是“加入”联合国,牵涉到国际政治的现实,绝非台北一厢情愿即可。这一个议题之所以在台湾历久不衰,即使马英九先生获得执政,也不敢在这个问题上有所退缩,显示出“参与国际活动空间”的确是台湾人民的一项需要。但是,对有心政客而言,此一议题的不断炒作,将可有效将中国大陆塑造为一个打压台湾主体性的“他群”,进而拉开两岸人民的认同。我们虽然对于政客们利用此一议题操弄认同不予苟同,但是也不得不承认,这个问题存有高度的操弄利润。台湾参与国际活动空间的问题如果不能妥善解决,两岸认同将长期受制于政客的操弄,很难真正的建立。或许可以这么说,如果两岸能够在国际参与问题上找到解答,将有助于彻底地解构台独人士利用“悲情”的可能。

  北京方面当然也看出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因此愿意在台湾参与世界卫生大会(WHA)事情上让步,胡六点就已经做了表示“对于台湾参与国际组织活动问题,在不造成‘两个中国’、‘一中一台’的前提下,可以通过两岸务实协商作出合情合理安排。”,但是这种仅是同意台湾“参与国际组织活动”,而不提“参与国际组织身分”的方式,是否能够满足台湾人民的需要,或者更清楚地说,是否能够防杜政客们操弄此议题?答案想必不乐观。但是在北京基于“一个中国”原则上,又不可能接受台湾以正式会员参与国际组织,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两岸统合机制应该可以帮助我们找到答案。

  参与国际组织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必须与主权国家参与;另一种可以容许主权以外其他国际法人参与。我们暂且不创造国际法,也不自行分类,就用欧盟参与国际组织的方式来举例。

  第一种国际组织,例如世界贸易组织(WTO) 、世界粮农组织(FAO)、一些国际性的渔业组织、欧洲复兴发展银行(EBRD),欧盟成员国与欧洲共同体(EC)均为组织的正式成员。在另一些组织中,例如联合国大会(General Assembly)、世界卫生组织(WHO)、联合国经济暨社会理事会(ECOSOC)、国际劳工组织(ILO)、经济合作暨发展组织(OECD)、国际民航组织(ICAO)等,欧洲共同体是以观察员身分参与。如果北京担心台北的参与有可能造成台湾法理上的独立,可以“两岸三席”的方式处理,即北京代表团、台北代表团与两岸共同体代表团(第三席)共同出现在该国际组织中。两岸共同体代表团是由两岸共同组成,它的存在将使得,即使台北以正式成员(或观察员)身分参与,也不会在法理上造成台湾独立的法理事实。

  第二种国际组织,例如联合国的安全理事会、国际法院(ICJ)、国际货币基金( IMF)等,只有欧盟成员国,而没有欧洲共同体参与。如果两岸签署的和平协议中,有保证不分裂中国的条款,那么在国际法意义上将不存在着两岸分别“出现”,会造成两岸分裂的法理事实。

  “中华卡”的创立可以作为处理国际参与问题的另一种思考。由于两岸在宪政上均采“同一性理论”,视自己为中国,因此,持中华卡者在法理上有资格代表整个中国,“中国为中国人之中国,非两岸政府所能独享”,这应该是中华民族的共识。以联合国这种高敏感的国际组织为例,北京可以任命持“中华卡”者担任驻联合国大使或其他工作。也就是说,这位持“中华卡”的工作人员,可以同时持有“中华民国”护照而无妨,而不是以持中华人民共和国护照为唯一条件,因为他在联合国内代表的是整个中国的利益,包括台湾与大陆。如果说有一天真的发生了这样的状况,我们相信历史也会永远赞许我们这一代中国人的创意。

  “中华卡”与“两岸三席”在国际组织中的运用,可以做更细致的安排,本文只是提出初步的构想。就功能上来说,这样机制的出现,一方面顾及到台湾参与国际空间的需求,另一方面两岸在国际组织中的认同也能开始建立,这对于两岸人民的认同将产生翻天覆地的大转变。看起来,北京好像做了过多的让步,但是事实上却是进了一大步。这也许正是老祖先“能舍乃能得”的另一种现代诠释吧!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