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港澳论语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中国经改:下一步是放开“人、钱、地”

http://www.CRNTT.com   2009-04-06 10:22:03  


 
  《中国经营报》:在基本要素市场发育和形成过程中,劳动力是市场化相对最早的因素。但上世纪90年代以来,劳动者的基本权利、社会保障制度以及城乡差距扩大逐渐成为劳动力要素市场化中的突出问题。有什么方法能缩小城乡差距?

  陈平:城乡差距拉大跟过去经济发展战略的背景有关。上世纪80年代,我们国家鼓励乡镇企业的发展,采用的是离土不离乡的做法。但90年代以后,国家的整体布局有所调整,追求过度的大城市化,让农民进城,跟当地资金相结合。为此,小城镇的发展非常缓慢。而且,自90年代中期以来,国内县域经济的贷款一直很少,大约有60%的资金集中在省会城市,30%的资金集中在二线城市,县以及县以下的贷款不到10%。因此,缩小城乡差距的关键在于应该把更多的精力放到发展县镇经济,把县城的市场和金融做得更完善。

  《中国经营报》:在过去60年中,经济学者对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但是否也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有待今后进一步完善?

  陈平:从整个经济学界来说,还是有很多不足的地方。上世纪80年代时期,整个经济学界没那么浮躁,比较注重对国情和基层的调研;到90年代以后,不少学者逐渐变得比较浮躁,到外面去赶场的比较多,真正深入到农村和企业调研的人比较少了。

  经济学是舶来品,它要求经济学者既了解经济学研究的方法,掌握国外比较先进的理论和方法,也必须跟中国国情更好的结合。目前,青年学者在方法论方面掌握得比较好,他们采用国外的方法套用国内的数据,但对数据后面的东西不是很了解;而老一代学者对中国的现状比较了解,但他们在前沿的经济理论和方法方面又存在知识结构老化的问题。因此,应该把这两者做比较好的结合,使得研究成果既符合国情,为政府、企业和市场所用,又能提高国内研究在世界上的地位。(《中国经营报》记者卢远香)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