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港澳论语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 第14页 第15页 第16页 第17页 第18页 第19页 第20页 第21页 第22页 第23页 】 
中美从破冰到建交 13当事人亲历

http://www.CRNTT.com   2009-01-01 00:09:49  


   
  黄华走了以后,陈楚当首席代表。他不懂外语,所以周南要经常代替他开会。在会上有时候发言很无聊,周南就在下面画漫画。

  逐步熟悉了联合国的程序,周南说才慢慢地不吃亏了。“当时一有事情就召开紧急安理会,有时候开到夜晚,会议主席说,可以去吃饭了,一个小时时间,我们想自己住得远,就在那里等等算了,可是谁知道大家一散就是三四个小时,等到真正散会,往往已经是深夜了,饿得都吃不动了,吃了也不舒服,因为睡不着。后来摸到规律,我们也不把一个小时当回事了,也回驻地去吃饭了。”

  参加联合国后,中国的外交局面慢慢打开了,之前拉美多数国家没有和中国建交,中国进入联合国之后,这些国家纷纷同中国发展关系。周南记得,当时代表团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和一些国家发展关系,进入联合国就是中国外交的分水岭,“什么人都能常常见到,总理也好,外长也好,来往起来都不拘谨了”。他在那阶段交了很多朋友,有什么事情,拿起电话就打,大家先交流意见,“在下面可以先说真话”。1972年,墨西哥就同中国建交了。

  吴建民也经历了中国慢慢融入联合国的过程。“最初,中国重返联合国对联合国的活动只是局部参加。我们参加联合国大会、安理会和24国委员会(非殖民化委员会),而经济社会理事会和当时的托管理事会我们并没有参加。根据我们当时的外交观念,我们认为托管理事会是干涉他国内政的。出于同样原因,我们当时凡是涉及维和的行动都不参加,维和行动的经费是要从会员国的会费里缴纳的,因为我们不认同这种行动后来联合国只好出台了一个新的方案,允许了这样一个例外,在维和行动中,不需要中国出钱。”

  吴建民说,“改革开放同样也是中国外交的转折,它带来了外交政策上的调整。以前我们的政策是求生存,改革开放以后变成了求发展。要发展就需要和世界各国搞好关系,这就使得中国的外交更开放。到80年代末,中国开始参加联合国的维和行动,而如今,中国已经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派出维和部队人数最多的国家。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参与得越广泛,所发挥的影响也就越大”。

  周南和吴建民的共同感慨是,联合国是真正培养外交官的舞台,“这里是多边外交的天下,你永远可以接触到不同的看法,最复杂的局势”。周南举例,有次联合国讨论非洲国家的提案,反对南非种族主义,美国反对,英国也跟着反对,他和英国的驻联合国代表瑞彻汉德很熟悉,“很胖的一个人,一顿饭能吃三块牛排,我就问他,阁下啊,美国人否决我们都理解,他要搞霸权主义,你们怎么也跟在后面呢?他说,你不知道,我们在南非的投资很大啊,我们怎么能反对自己的利益呢?我说,你这次是讲真话了”。下来后,周南就和代表团的同事们说:“他们的人权、民主,就是为达到政治目的的手段。”到现在,周南都觉得,要是年轻外交官能去联合国锻炼,“比在一个国家慢慢成长要快得多”。-

  1979,美国的邓小平旋风 

  1979年2月2日,邓小平在牛仔竞技场上戴上女骑手送他的牛仔帽,沸腾的欢呼声响彻全场。


  “邀请邓小平访美,是伍德科克在12月14日提出来的,约见的时候他提出一个起草的建交公报给我们看。小平同志看了以后说基本原则可以,具体还有细节问题再讨论。他见小平有些松口,继续说,卡特总统想建交后请中国领导人到美国访问。因为当时国会里有很多反对派,他们想借助邓小平的力量帮他们进行建交宣传。没想到,邓小平回复之快出乎美国人意料,1979年1月1日建交,1月28日访美,此事也颇能代表邓小平的行事风格。”

  主笔◎李菁

  独特的建交

  1978年12月15日晚,华盛顿康涅狄克大街2300号,中国驻美联络处大楼里灯火通明。中国驻美联络处在今天晚上举行一场电影招待会,200多位观众陆续到达。观众进场后,柴泽民宣布了一个奇怪的规定:21点前联络处大门不会打开。联络处的大门外,围着大批美国记者,可是那扇门一直紧紧关着。

  21点整,电影放映完了,大门徐徐开启,在门外等候已久的美国记者蜂拥而入,他们马上等到了一个历史性的时刻。“我就站在放电影的大厅里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将与美利坚合众国在1979年1月1日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然后宣读建交公报,再按建交精神讲了几句。”现年已经92岁的柴泽民在接受采访时,回忆这段历史依然有惊人的记忆力。他用浓重的山西口音清晰回忆30年前那历史性的一刻。来看这场电影的观众——大部分为华人华侨——才明白,联络处请他们来的真正目的不是看电影,而是为了见证中美建交公报公布。

  “我又根据联合公报的精神讲了几分钟,讲完就算了,结果大家还不满足,还要问详细的细节问题。”此时,下面的工作人员告诉柴泽民,有人找他,让他马上接电话。

  电话是卡特总统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布热津斯基打来的。“他非常高兴,他说:大使阁下,我们已经完成建交任务了,一切手续完毕了,向你表示祝贺,祝贺两国达成建交协议。我说同样的,我也向你表示祝贺。”柴泽民说,“作为总统的安全助理给我们打电话,我都没想到,说明美国在这个问题上特别高兴、积极。”

  12月15日21点(美国东部时间),是中美双方共同约定的宣布时间。正如大家所预料,这一时刻的到来起初也有些不顺利。柴泽民说,决定建交的事情,卡特事先并没有与国会这边沟通,国会对此毫不知情。考虑到公布之前先和国会打个招呼,以免遭到反对,于是15日上午,卡特总统约见了一些知名的议员,通报了消息。“这一通报使国会哗然,觉得这么大的问题都不讲,不尊重国会”,陷入被动的白宫于是只好以沉默相对。

  柴泽民说,消息灵通的记者已通过各种渠道打探到了消息,他们迅速聚集在白宫,想了解第一手资料。但无论记者怎么要求,白宫方面都避而不见。不甘心的记者们又跑到中国联络处,柴泽民也让工作人员把门关起来不见,只是在等待着约定的时间。为了找一个适当的理由让华人来见证这一时刻,他们事先想好了以看电影为名来邀请。

  值得一提的是,这也形成了外交史上的一个很特别的例子:关系正常化是1978年12月15日宣布的,而其有效期则从1979年1月1日开始。在仅仅一天前的会面——12月14日,美国驻华联络处主任伍德科克要求紧急会见邓小平。“他对小平说,现在建交公报是确定了,但是要等到1月1日才能公布,他害怕消息从美国透露出去,有些反对派得知后会想方设法来阻挠,对建交不利,因此希望先公布建交公报。一旦木已成舟,再反对也没有办法。”柴泽民说,(提前公布)对中国来说没有困难,邓小平很痛快地当场就答应了。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 第14页 第15页 第16页 第17页 第18页 第19页 第20页 第21页 第22页 第23页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