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经济纵横 】 【打 印
共享“一带一路”新机遇

http://www.CRNTT.com   2016-10-01 00:20:15  


2013年秋,中国正式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它从提出到落地,是与沿线国家的普遍支持密不可分的。
  中评社北京10月1日电/自中国正式启动“一带一路”建设以来,这项旨在促进欧亚大陆经济整合的大工程,三年来已取得明显进展。根据近期在西安召开的“一带一路”国际研讨会上发布的《“一带一路”建设三周年进展报告》,“一带一路”建设,从构想到落实,在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等方面取得了显着成果,开创了共商共建共享的“一带一路”合作新局面。

  充分发掘优势互补潜能

  中国网发表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张德勇文章表示,2013年秋,中国正式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它从提出到落地,是与沿线国家的普遍支持密不可分的。之所以如此,就在于这一倡议强调与各国的发展战略相对接,实现优势互补。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发展,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济实力有了长足提高,使我们有条件有能力积极参与到区域经济整合中去。而且,经济进入新常态后,中国面临着内需与外需再平衡的新局面。扩大内需固然重要,但积极开拓外需市场也同样重要。特别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加大内部消化过剩产能力度的同时,也需要创造条件,根据各国发展需要,将中国优质的富裕产能输出,实现国际产能合作。

  另一方面,“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既有发达国家,也有发展中国家,各国经济发展程度不同,具有各自不同的比较优势。发达国家以先进的科学技术、管理经验见长,而发展中国家的市场潜力巨大、自然资源和劳动力丰富。各国经济发展程度不同以及所具有的比较优势,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了光明的前景。充分利用好优势互补,以各国之长补各国之短,寻求经济合作的最大公约数,扩大利益汇合点,形成多层次的国际分工新机制,既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原动力,更是“一带一路”建设的推动力。

  政府搭台,企业唱戏

  文章指出,“一带一路”建设,各国政府间的通力合作是前提。各国政府达成共识以及相应的政策推动,为“一带一路”建设的提供了必要的政策保障和政策支持,是“一带一路”建设目前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因素。未来,继续加大各国政府间的政策沟通与协调,落实好共商共建共享理念,将是“一带一路”建设不断走向新局面的必要保证。

  各国政府的支持必不可少,企业的积极参与并成为主角才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关键。市场经济下,企业是主体,“一带一路”建设中,企业亦是如此。在这当中,中国的国企,尤其是大型国企,可以充当“先锋队”的角色,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从而带动和引导其他类型企业参与进来。当然,这必须最大限度地坚持市场导向和商业运作原则。作为重要的参与者,民营企业或中小企业的积极投入,能够为“一带一路”建设增添长久不懈的活力和动力。这类企业,市场机遇的把握能力强,是市场动向的风向标,是企业家开拓创新精神的有力代表者。以国际分工为切入点,以市场化运作为中心,在政府推动、政策支持下,将更多的中外企业吸引到“一带一路”建设中,各取所需、各得其利,以经贸合作实现双赢或共赢,“一带一路”建设才能有鲜活的生命力。

  民心互通是可靠的保障

  文章分析,“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都有不同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传承。这是世界文明多样化的自然体现,在为各国人民进行交流对话提供丰富素材的同时,不可否认,也给“一带一路”建设带来了新挑战。这就需要秉持求同化存异、求同化异原则,从战略高度重视民心互通,以民心互通带动和推动其他互联互通。

  2014年7月4日,习近平主席在首尔大学发表演讲时指出,“加强人文交流,不断增进人民感情。以利相交,利尽则散;以势相交,势去则倾;惟以心相交,方成其久远。国家关系发展,说到底要靠人民心通意合。”

  正是如此,中国作为“一带一路”建设的倡议国,在这方面,可以且应当发挥更大的引导作用。近些年来,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了广泛的人文交流,通过文教、科技、卫生、旅游、青年等各种交流合作形式,拉近了沿线国家人民与中国人民的心理距离,传播了共商共建共享的“一带一路”建设理念。这样的交流合作,从政府推动到民间自发,从主题内容到方式方法等,将来都需继续加强和深化,逐渐跨越阻碍民心相通的各种障碍,不断夯实民心互通这一“一带一路”建设的社会根基,使“一带一路”建设具有更坚实的民意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