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经济纵横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坚持发挥好出口对“稳增长”的支撑作用

http://www.CRNTT.com   2014-12-19 09:48:50  


 
  2.中国顺差率符合中国比较优势和理论预期水平

  (1)中国顺差率符合中国现阶段比较优势。从顺差率的影响或相关因素来看,跨国数据统计分析表明,在世界、中下等收入、转轨以及高增长国家组,工业比例与顺差率之间存在比较显着的正相关关系;在世界、转轨、高增长和东亚等国家组,青年待业人口与顺差率之间存在较显着的正相关关系。说明随着工业比例、劳动年龄人口比例等指标上升,顺差率呈现上升趋势。中国此前青年待业人口比例比较高,且一直以来工业比例比较高,出现一定的顺差率具有一定必然性,符合中国现阶段比较优势。

  (2)中国顺差率实际值与基于各国数据的理论预期值基本相当。由于顺差率由多因素共同决定,只从单一因素分析具有局限性,因此,我们通过多国数据面板分析来构建世界统一的顺差率模型。考虑到此模型基于各国现实数据,已经内在地去除了各国的特殊因素,比较好地反映了各国的共同规律和发展趋势,可以认为是类似于钱纳里标准模式的世界各国顺差率一般模型。从据此计算的中国顺差率理论预期值来看,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顺差率实际值与理论预期值比较接近,只有1997—1998年及2005—2008年,实际值明显高于理论预期值,其他年份实际值与理论预期值基本一致,说明中国顺差率基本合理。

  3.中国持续顺差并非长期问题而是发展阶段与全球化现象

  (1)中国顺差率已经开始下降并将持续下降。2008年以来中国顺差率已经开始并明显下降。“十三五”时期,考虑到中国劳动供求关系变化尤其是青年待业人口比例变化,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竞争优势将进一步减弱,同时企业“走出去”步伐将进一步加快,中国工业比例必将明显下降。青年待业人口比例和工业比例变化将共同推动中国顺差率进一步下降。初步预测,“十三五”时期中国的净出口率有可能下降到2%。所谓中国严重依赖外需和顺差等情况,即便过去曾经出现过,但并未长期存在,将来更不会存在。

  (2)持续顺差并非中国特殊问题而是带有一定普遍性的全球化现象。中国顺差率无论在发展水平还是在变化趋势上都与东亚和太平洋发展中国家组极其相似,说明顺差率持续存在在一定意义上是世界经济发展尤其是全球化过程中的一个阶段现象,而不是中国经济的特殊问题。即便属于特殊问题,在一定意义上也是东亚出口导向型经济体的特殊问题,而非中国一国的特殊问题。

  三、坚定不移地发挥好出口的支撑作用

  文章认为,“十三五”时期,中国经济将全面进入发展阶段转换期,内外部环境条件发生较大变化,传统比较优势逐步减弱,新的比较优势有待形成,经济发展动力有可能处于青黄不接状态。为了避免经济急剧减速、保持持续稳定增长,发挥出口的支撑作用十分必要。为此,需要实事求是地看待外需,坚定不移地稳定出口。

  (1)坚决维护自身出口权益。前几年,伴随中国出口率和外贸依存度持续上升,国外一些机构指责中国过度依赖出口和外需,国内一些人也不加判别地随声附和,以致我们在一段时间内自觉不自觉地自我约束,不敢理直气壮地利用我们正在逐步减弱的比较优势。客观来看,外界尤其是美国对中国顺差的批评,并非完全是从公理角度、而是更多从自身利益角度提出。既然美国从利益而非公理角度切入,我们也需要从自身利益角度来回应。要坚决抛弃外界前些年灌输给我们的出口原罪感,坚定维护我们的出口权益。

  (2)抓住最后时机充分利用传统比较优势。从理论上来看,在劳动密集型产业比较优势减弱之后,应该发展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但在全球化以来的快速发展过程中,大部分资本密集型产业出现了比较明显的全球性产能过剩,因此,在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比较优势弱化之后,资本密集型产业难以及时发挥接力作用,并有可能导致中国经济增长出现台阶式急剧减速,加大陷入中等收入陷阱风险。为此,我们需要在加快形成技术密集型产业竞争优势的同时,注意充分发挥传统出口产业的比较优势,以保持出口的稳定性,发挥出口对长期持续稳定增长的支撑作用。

  (3)多管齐下稳定出口增长。要根据各类出口产品市场的不同情况,采取针对性的措施稳定出口。首先要大力推动劳动密集型产业设备更新改造,推动以机器替代人工步伐,加快制定设备加速折旧优惠政策。其次要加快推进资本密集型产业的优化升级与创新发展,以产品优化升级为主基调推动正向产能调整,抓紧提高产品竞争力,瞄准世界经济复苏后的世界市场新需求,利用中国成本和资金等优势,努力开拓新市场。第三要大力发展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产业和出口新优势。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