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经济纵横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个人权利的进步是现代治理转型的动力

http://www.CRNTT.com   2014-11-05 10:33:07  


 
  高全喜:任何传统思想的升降浮沉,都需要探索其升降浮沉的现实背景是什么。我对中国儒家以及传统文化,还是赞同或者同情地理解,它们确实有很多好东西。百年中国历史,把过去传统扫荡得太过分了,这是错误的。作为一个民族或者一个文化共同体,一个现代社会生活,应该能够和过去的传统接续。在这个意义上我个人非常支持儒家,也是赞同儒家的。但是,对于时下某些政治儒家的高调,我则要提出一种警告,请他们多一些谨慎。儒家对于个人道德修养,对于文化文明,固然有它的积极意义,但儒家最大的问题,例如在中国现实的历史中,而不是想象的历史中,处理不好与政治权力的关系,没有形成稳定的、有效的、制度化的所谓“宪政框架”。所以现在儒家想要影响政治、参与政治,就让人感到某种危险,对此要有所警惕。我说这些不是不赞同儒家,而是对儒家有很深的情感,所以才这么说。

  个人权利的进步是转型到现代治理的动力毛寿龙:治理体系的转型,最大的动力在于30多年来个人权利的进步。最直接的表现是人命价格的提高,比如一个人死了赔100多万,过去赔2万块钱。人命价值的提高,意味着生命权的提高。除生命权外,还有财产权等各种各样权利的进步。形式权利的进步和实质权利的进步是很重要的基础。中国古代的资源,对生命的重视有“民以食为天”,对老百姓各种各样的关怀,对每个人的关心有创新思想空间和道德上的提高,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君子成为圣人,人文基础都是非常好的。

  中国的未来是开放的,但治理结构的改变之所以没有办法真正往前走的重要原因,恰恰出在对权利各种各样的限制和否定,甚至包括处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大陆和港澳台之间的关系,农村人和城市人之间的关系。只有权利进步了,中国才有可能真正融入国际社会,如果老是画地为牢,不关心个人,即便国内搞好了,国际上也没法受待见。所以权利是中国治理发展的一个关键性基础,同时也可能是问题的所在。

  社会变革推动治理转型值得期待刘军宁:现代治理转型的障碍在三方面。第一,中国现在还不是一个现代治理,中国人的观念和行为很大程度上还停留在前现代的状态,对现代治理方式的理解有很长的距离。我不是说传统是坏的,但普通人身上的权利意识非常淡漠,这是很大的一个阻力。所以,中国所谓治理的范式转变取决于两点:一个是取决于中国普通人自身对这件事的推动,一个取决于中国观念的转变。

  高全喜:客观分析中国目前现代化的过程,要正视一个现实,中国经过改革开放30年来的变革,社会结构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市场经济所产生的一系列的社会经济发展,还有个人权利意识的增强,甚至官方也有一些要改革的理念,应该看到这些都会对中国法治与国家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进程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当然,问题是存在的,传统的权力政治那一套与现代观念还一直处在博弈之中,所以我并不是那么悲观,因为执政者的主观愿望是要改革。说到改革,我们希望找到一条减少社会动荡的、所谓改良主义的变革之道。无论是官方主导的,还是社会自发的,只要是社会变革,就会给人以行动的动力,并且具有合法性的支撑。道路是每个人走出来的,不是谁赐予的,要靠中国人自己走出一条变革之路。对此,还是值得期待的。

结语

  只有权利进步了,中国才有可能真正融入国际社会。如果老是画地为牢,不关心个人,即便国内搞好了,国际上也没法受待见。

  来源:腾讯思享会2014-10-17第296期

  题:个人权利的进步是现代治理转型的动力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