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 第14页 第15页 第16页 第17页 第18页 第19页 第20页 】 | |
中评论坛:从台湾教科书看认同危机 | |
http://www.CRNTT.com 2012-07-24 00:12:36 |
有关统独选项的改变,相较于2008年以前,马英九执政期间,主张永远维持现状与偏向独立的民调比率均有上扬的趋势。2011年6月,台湾民众支持维持现状再决定的有33.3%,永远维持现状者26.8%,维持现状以后独立的是17.4%,维持现状再统一的剩下10.6%,希望尽快统一的只有1.6%。 从民意调查中显示,马英九执政四年以来,整个认同并没有改变扁时期的趋势,反而幅度持续加剧当中。当然中间有非常多政治因素,包括马英九在整个论述方面的调整,其中更重要的是历史教科书方面,在这四年之内,有拨乱但没有反正。 这学期在台大,开学第一堂课,我问全班同学,李白是中国诗人还是“我国”诗人?这个问题让台大的高材生不知如何回答。以教科书来说,我们那个时候,历史只有区分本国史与外国史,但是现在的教科书则分成台湾史、中国史与世界史。将台湾史与中国史放在不同的历史脉络中讲述。 1949年以后国民政府来台后的发展,是要摆在中国史还是台湾史?目前高中历史课纲是把1949年以后的历史放入台湾史,而非中国史之中。换句话说,“中华民国”已经是属于台湾史的一部分,而不是台湾是“中华民国”(中国史)的一部分。 由于“中国”已经不等于是“我国”,因此,这一代年轻学生,他们在面对自己定位的时候,有一个很大的困境在于,李白到底是中国诗人还是“我国”诗人?唐太宗、汉武帝到底是中国历史的伟大人物还是“我国”历史的伟大人物? 现在政府论述是“中华民国”是我们的国家,我们是“中华民国”的国民,我们也是台湾人”。这种用“中华民国”与台湾等同的概念,基本上回避了“我国”与“中国”的关系,结果造成两岸在认同方面的危机与异化。 今天邀请大家参与论坛,是因为新的教科书将在9月份上路,新课纲会影响好几年的国中、高中历史教育,所以想听听各位专家的意见。今天讨论的提纲包括:第一,台湾历史教科书书写方式改变的政治因素;第二,台湾历史教科书现行问题为何;第三,历史教科书与台湾问题的关连;第四,马政府该如何补救。请各位就问题所在,提出讨论与建议。 |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 第14页 第15页 第16页 第17页 第18页 第19页 第20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