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观察与思考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 
中评智库:台民粹主义的演化与影响

http://www.CRNTT.com   2019-10-07 00:03:18  


 
  4,台湾民粹主义的“3.0”时代:“关键少数”占领民粹阵地?(2014年以来)

  2014年太阳花学运后,民粹主义与台湾政治的关联发生了重要而微妙的变化,蓝绿持续对抗,政党政治困于理念与意识形态之争,日益远离经济民生和普通民众,而一种超越蓝绿的非传统政治力量顺势而兴,或将成为民粹主义政治的新兴领导者。

  导致这一戏剧性变化的原因来自两方面。一方面,传统政党的号召力、吸引力下降,民众对政党本身和政党人物的反感度在增加。国民党和民进党两大主流政治轮流上台执政,他们的政党理念不同,执政方针、政策重心不同,但都无法解决长期低速运转的经济民生问题,也不能在两岸关系上彻底解决令人焦虑的安全问题,反而是多年来的蓝绿争斗始终围绕族群或“统独”等议题,政治目标始终置于经济目标之上,已经令民众愤懑不满。2014年的“太阳花学运”背后确实有民进党的民粹操作,但在台湾持续沉闷的经济状况之下,“太阳花学运”凸显了台湾经济的困境。〔34〕与此同时,选举政治推出政党代表人物参选,但选举民主却不能确保选出最令人满意和最有能力的人选,事实上,无论是国民党还是民进党的候选人,上台后的民望均呈下跌趋势,民众对政党领袖、政务官员的差评直接影响他们对政党的信任与忠诚,对未来焦虑、对政客失望的民众会自主寻找能够替他们出头的政治势力。事实上,随着传统政党的号召力、凝聚力、动员力日渐衰微,年轻一代对政党的政治信任已大大低于他们的前辈。

  另一方面,在蓝绿长期对抗的政治氛围中,一股非传统政治力量在悄然成长,这股试图超越蓝绿的政治力量还相对分散、微弱,未来何去何从还很难确定,但是它显然为民众提供了新的选择,草根动员的主动权开始向这股被称为“关键少数”的政治力量转移。这股非传统势力非常多元,广义上包括蓝、绿阵营之外的几乎所有政治力量,又被称为第三势力,在社会运动方面既有较早的白衫军运动,也有较晚的“无色觉醒”运动,标志性人物方面主要是“白色力量”自居的柯文哲。这些没有明显政党力量驱动的社会运动和政治人物表现较强的民粹主义特色,如突显“庶民政治”诉求、刻意与政党精英区隔、淡化与传统政党的联系、排斥政党参与活动、不成立政党而利用粉丝群动员〔35〕、追求扁平化和高效率的组织运作、善于利用互联网进行形象塑造、议题炒作和民粹动员等。虽然新兴的非传统政治力量仍然无法摆脱选举导向,也暂时无法动摇蓝绿格局,但是它与传统政党的差异的确吸引了互联网时代成长起来的台湾民众,扁平化、去中心化的互联网生态改变了民粹主义在台湾的发展路径。

  2018年台湾九合一选举出现的“韩国瑜现象”或可视为民粹主义政治转向的标志。尽管韩国瑜参选高雄市长有着明确的政党驱动,但韩的超高人气与其非典型政治人物的特质不无关系。在高雄的选举中,许多选民没有以政党立场为投票依据,而是以具体的候选人、特定的民生议题为中心,表现出“选人不选党”的取向。在民众“统独”意识式微,两大党持续互撕的情形下,台湾民粹主义的体制外、议题式社会抗争或许将进入新的历史时期。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